对初中女生异常行为的观察和思考
2011-12-29李峻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2期
担任初中学校政教处主任多年,我发现,最近几年学生思想管理工作的重点已不知不觉由男生转向女生,以往多出现在男生群体中的拉帮结派、打架、抽烟喝酒、校外交往、离家出走等问题行为,更多地出现在初中女生身上。如何处理女生异常行为已经成为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道难题。
女生异常行为的突出表现
1.言语行为叛逆,喜欢背道而驰
这一类型的女生爱与人对着干,你叫她往东她偏要往西,上课时她们在睡觉,休息时她们在说话,老师在上面讲课,她们在下面捣乱。她们的报复心理也强,招惹了她,非报复不可,对老师的善意批评不但不接受,反而怀恨在心。总之,就喜欢与家长和老师背道而驰,以颠覆学校传统管理和家庭管理为荣,敷衍、轻视、敌对老师和家长。
2.热衷拉帮结派,爱搞小团伙
这一类型女生有的在班里拉帮结派,有的跨越班级界限搞小团伙,还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人有来往。在此过程中,她们相互影响,导致反常行为的恶性循环。一旦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她们就会拉自己小团体中的成员帮忙,更有甚者,会用暴力解决。
3.经常欺负他人,显现暴力倾向
近几年在网络上出现的各种校园女生暴力视频足以令我们触目惊心,笔者也曾多次遇到过类似案例。这些暴力事件的起因都很简单,多数是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冲撞而怀恨在心,于是纠集一帮人找对方发泄、出气。
4.穿着打扮另类,盲目追求时尚
大多数初中学校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较为重视,制定了相应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的发型和着装,要求学生的仪表能符合年龄特点。然而部分女生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审美品位,吸引别人的注意,经常会无视学校要求,故意穿得比较独特和另类,并且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和议论,更不听从学校的管理。
5.早恋现象频发,引发冲突增多
这一类型的女生除了交男友、谈恋爱之外,还出现了争风吃醋、帮助别人介绍男朋友等成人化行为。近几年涉及女生的矛盾冲突,尤其是女生打架事件,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争风吃醋引起的。
女生异常行为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初中阶段行为异常女生的家庭存在问题,有些是父母离异;有些是父母对孩子管教无方,要么溺爱,要么施以暴力管教,要么放任自流,自生自灭;有些是父母行为不端;有些是父母与子女间关系不好,子女长期没有安全感。长期生活在上述不良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对立、仇视、内向、冷漠、攻击、行为随便、缺乏责任感等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2.学校因素
首先,由于学校规章制度不完善和教育评价方法不合理,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部分女生感到空虚无聊,将兴趣点转移到不恰当的地方。
其次,有些学校存在着只注重管理而忽略疏导的问题。某些教师忽视这些女生的心理特点,在实施教育时缺乏耐心,动辄训斥惩罚,以制度压人,容易伤害女生的自尊心,使部分女生产生对立、冷漠、消沉的心理,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特别是有些行为异常的女生,常被教师批评,以致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3.社会因素
初中女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不断发展形成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社会上“出位即出名”的庸俗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大肆传播,如果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不进行必要的引导,初中阶段的女生就容易陷入困惑,进面偏离正确的成长方向。
4.学生自身因素
初中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内心充斥着依赖与独立、幼稚与成熟、闭锁与开放、冲动与控制、欲望与现实等种种矛盾。同时,初中阶段的女生自我控制力较差,意志薄弱,不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她们对自己的目的、动机及实施行为,往往缺乏足够的意志支撑,遇到困难时,她们往往会用不理智的行为、消极的态度和错误的方法来处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11~13岁的女孩,由于认识水平比较低,容易产生执拗和偏见,从而使得冲动行为难以控制,带来各种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形成异常行为。
女生异常行为的教育对策
在多次处理女生异常行为事件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才有效果。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如果社会、家庭和学校之间能加强联系,密切沟通,协调行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1.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高家长教育素质,为女生成长创设健康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指导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家校合作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家长清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校的有关要求、规定和做法,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指导家长做好对女生的家庭教育。学校还可以根据女生异常行为的家庭成因设计亲子心理辅导课程,对有异常行为女生的家长进行同步辅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学习正确的沟通方法,改善亲子关系,从而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预防和矫正女生异常行为的发生。
2.优化校园环境,为女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氛围
首先,要加强学校主流文化的导向作用,促使女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行为方式。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能引导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中女生是充满活力的个体,学校应该为她们提供丰富多彩且富有变化的活动空间,充分尊重她们的选择,并以丰富而充实的文化生活有效地将她们的情绪、心态和行为引入健康的渠道,让她们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并多方面地体验人生的快乐,感受人生的意义。
其次,重视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学生的异常行为常常有心理的诱因,但以往的学校教育却常常忽视心理诱因,而用道德的标准进行评判,因而导致教育方法的失当。因此,可以对有异常行为倾向女生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进行同步辅导,帮助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为教师提供辅导学生的新策略、新方法,让教师能够走进行为异常女生的心里,深入了解女生行为异常的原因,并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获得家长的配合。通过齐抓共管,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杜绝或减少异常行为问题的发生,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
3.认识女生异常行为背后的动机,对症下药
对行为异常女生的教育,首先要把握她们的心理特点,找出她们异常行为背后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她们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自身所面临的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及时疏导行为异常女生的对抗、叛逆、自卑、报复、逃避等不良心态。
对待行为叛逆的女生,首先要了解叛逆只是这些女生行为的表象,其背后隐藏着多种原因。如果是家长和老师的急于求成、简单粗暴,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经常责骂甚至殴打孩子,造成了孩子的叛逆心理,要及时与任课教师或家长沟通,改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如果是因为孩子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在外界不恰当的渲染下,将叛逆作为盲目崇拜的对象,导致了行为异常,要及时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女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针对初中女生拉帮结派,欺负他人的暴力倾向,学校首先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对打架、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予以严惩,帮助这部分女生树立正确是非观念。另一方面,对此类行为异常女生进行爱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让她们懂得怎样去关爱他人和宽容他人,引导她们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自身所面临的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
针对穿着打扮另类、盲目追求时尚的女生,及时开展审美观讨论,引导女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使她们去追求符合初中女生道德发展要求的“真、善、美”。
对待有早恋迹象的女学生,可以请有关专家举办“青春期知识讲座”,教会女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如何正确地对待青春期产生的感情需求。
总之,初中女生正处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独立内心世界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她们能健康地成长,我们应尽力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悉心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和矫正,使初中女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