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您的意见请让我知道

2011-12-29沈丽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2期

  工作十八年了,不管在当班主任的时候,还是不当班主任的时候,都曾遭遇过极不讲理的家长。翻阅自己历年来的文字,那些文字帮助我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循着这些文字,一些已经淡忘的疼痛隐隐泛起……
  想起来了。那年,那个无比聪慧的男孩峰,由于上课经常讲话,在多次提醒无效之后我请他坐在了教室前排听课。他的妈妈是个高中英语教师,还是个副校长。第二天她怒气冲冲赶到学校,对着我宣告:“我不仅仅是个教师,我更是个教育工作管理者。”
  想起来了。那年,那个任性调皮的卉,因为上课时候不接受我的批评,我课后找她谈话,耽误了她接下来的音乐课。我主动打电话给卉的妈妈,希望得到她的理解与支持。没想到她妈妈在电话里极其不客气:“我们家实行民主教育,孩子可以不服从大人的话。我没觉得她错在哪里。而且,这是音乐课,你凭什么不让卉上音乐课?”
  ……
  我从来就知晓自己不是“深受所有学生和家长喜欢的教师”,也从来不存这样的奢望。美国年度教师布朗先生说“学生喜欢不是目的”,那个坚定地驻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也坦诚:“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我。”但是,当这些“不喜欢”毫不掩饰地变成“不尊重”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终究会疼痛。
  当时的我,是如何应对的呢?
  对着峰的母亲,我佯装没有感受到她的生气,而是微笑着让座,致歉:“首先,看到您百忙中抽空来学校跟我沟通,我觉得您是非常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按照道理,我做老师的,应该主动做好家校沟通工作。您今天特地跑过来,我感觉很过意不去。其次,我想,今天您来找我的目的,绝对不是来兴师问罪,一定是很想跟我就教育您孩子的问题,进行最好的沟通与交流。第三,我对您孩子的教育,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他更全面地发展与成长。第四,如果我的工作中,在某些环节上分寸掌握得不够好,我们可以充分地进行沟通,我也会更好地改进我的工作方法。”我始终微笑着凝视她。面对我的微笑与专注的凝视,峰的母亲终究克制了她的怒火。
  但是对着那张来自卉的父亲的超市购物卡,我只能苦笑。或许,这张购物卡代表着这个父亲的歉意吧。在不久之后到来的儿童节,我用等同于这张购物卡的钱给卉买了一套服装,并对卉说:“儿童节到了,你爸爸妈妈前几天给老师的孩子买了一份礼物,请你回去代我谢谢你父母。这是老师送给你的儿童节礼物,希望你喜欢。发票也在包装袋里,如果尺寸不合适,可以拿到店里去更换。”卉是孩子,孩子犯错误也是寻常小事,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会犯错的成年人才比较可怕。但是,那不是孩子的错,所以,我不准备跟孩子啰嗦“儿童不宜”的话语。
  ……
  每一个人都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家长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家长,而教师也不会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不完美的双方因为同一个孩子才有机缘走近,这个走近的过程应该是充溢了对彼此的尊重、信任与包容的。我知道每一个孩子在父母的眼里都是最好的,教师对孩子的批评与教育不完全被孩子父母理解与接受的现象也并不突兀。但是,我依然要向爸爸妈妈们请求:“如果我有什么说得不对或者做得不妥的地方,请让我知道。”
  只有教师知道对孩子的教育行为在家长眼里是不妥的,才有更正的可能。有了更正的意愿,才有可能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如果家长觉得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应该找个合适的方式直接跟教师交流。有时候,很有可能由于某个信息的缺漏造成了家长对教师的误会。给教师一个申辩的机会,或许家长会发现这个他原以为有失偏颇的教育行为其实极其有理。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家长都温和地向教师指出他认为不对或不妥的言行。我知道,有为数不少的家长更习惯消极地隐忍不说或者极其无理地表达。但是,作为教师,不论面对怎样的家长,我们都可以心平气和地对他(她)说:“您的意见,请让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