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
2011-12-29周群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4期
一向赞同王开岭的认识。他在《向儿童学习》一文中说,“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善良、正直与诚实,比人生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增值’,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看,却实为一种‘减法’过程:不断地交出生命中天然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某种经验、某种生存策略和实用技巧。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我常常反复玩味这些话,并思考一个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使我们的孩子保有这些美好的情感与品质。我认为,不管社会如何日趋复杂,我能做到的,就是先让自己内心坚实起来,相信真善美,把美好当作信仰,孜孜不倦地追求,并以此来影响我的学生。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些天,我给我所任教的六年级5班建小书柜。我征求学生意见,问要不要上锁的时候,全班都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不需要”。我同意,而且我刻意没有制定任何惩罚措施。只是认真地告诉孩子们,这个书柜里的书,都是同学们拿来与大家分享的,希望每个人都爱护。我聘请了一个学生当图书管理员。他细心地整理了借阅登记本,每周三下午都耐心地为大家办理借阅。
终于,当书柜里书渐渐多起来的时候,有个孩子当着全班同学问我:“老师,那么多书,如果没有人拿,可是丢了怎么办?”
我没当笑话听,认真地反问道:“没有人私拿,可是丢了,你们觉得这个说法合理吗?”
学生们都摇头。
我和他们谈心。我说:“你们注意到没有,老师特地没有制定任何惩罚措施,关于损坏、私拿、上课看书被没收——我一概都没有提惩罚措施。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不是老师怕麻烦,而是——我有意停顿了一下——而是我希望你们懂得一件事。从一开始到现在,我对你们的信任都是百分百的。47个同学,每个人,我都很相信你们。直到现在,你们都做得很好。我也一直一直都相信,在小书柜的事情上,你们没有一个人会损害集体利益。让我把这种信任继续保持下去好吗?咱们永远不要讨论这个‘没人私拿可是丢了’的问题吧。”
书柜不上锁,不制定惩罚措施。我希望我的学生们知道,这对他们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努力保有孩子们的美好情感与品德,不是要让他们与世隔绝,那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让我们坚信真善美吧,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坚实的时候,你会感觉,你的力量——不,真善美的力量能够打动孩子们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