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课内外课程资源 提高美术教学实效性

2011-12-29王世宏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4期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北京市第九中学坚持将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相结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着力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在整合课内外课程资源、提高美术教学实效性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定特色。
  
  整合课内外课程资源是有力保障
  
  新课改对课内外课程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合理整合校内教学资源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为此,学校除配齐教材和教师参考书外,还配备了大量美术书籍、画册、学生参考书、美术及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录像带等,特别是数字图书馆、资源库与学生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成为教师备课、上课及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坚强后盾。
  另外,学校特别注重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例如,北京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京西古道模式口地区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等,我们经常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文物专家参与美术教学,以专题讲座、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美术教育教学活动。
  
  提高美术教学实效性是发展目标
  
  1.提升教师素质,发挥引领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打造优质的教师资源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学校积极搭建发展平台,鼓励美术教师和谐发展,从胜任美术常规教学到承办全市美术现场会,从为美术出版社制作课件到参与教参、教材及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编写,这一切无不渗透着学校对教师的殷切期望和有力支持。
  2.聚焦课堂,提高实效
  将“聚焦课堂,提高实效,和谐发展”的主题活动引向深入,努力向45分钟要效率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然而仅靠课堂的45分钟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创设情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中“我们身边的艺术瑰宝——法海寺壁画赏析”一课的教学实践,成为整合课内外课程资源,提高美术教学实效性的一次有益尝试。
  哲学家卡西尔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会否认艺术品给了我们最高的愉悦,或许是人类本性所能有的最持久、最强烈的愉悦。”当然,卡西尔所指的艺术品是属于精品甚至极品的范畴,而非所有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对经典艺术品的直接体会,只有实际接触经典,才能造就对于经典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才有可能在更为丰富的参照体系中一步步地深化对经典本身的把握。
  北京九中师生就学习和生活在京西古道旁,在亲眼目睹了顶精致、顶豪华、顶完整的法海寺明代大幅壁画真迹之后,很多人禁不住赞叹:最美丽的存在原来就在这儿!难怪舒乙先生在看过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真正的稀世珍宝就在身旁,过去竟然不知。走出寺门,自谴之心一时甚至远远胜过惊喜之情,痛感自己的寡闻,相识太晚。”
  发出如此感慨的何止舒乙先生一人?早在1937年,英国女记者安吉拉·莱瑟姆就在观赏法海寺壁画后写下了她的感悟:“我们看到了呈坐姿的菩萨们在云端飘然而行,画中有松树和瀑布,还有高山、岩石和花卉,构图恢弘而壮丽,所采用的是真正的壁画技巧!这幅构图复杂精细的壁画面积之大,它的风格之优雅和庄严肃穆,都似乎出自一个神来之笔。这幅深藏不露、迄今默默无闻的壁画堪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之一!我敢说自己从未见过任何其他绘画能具有那么崇高和迷人的风格。”我想,生活在法海寺周边的人们在领略了法海寺壁画真容之后都会有所震动。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摒弃走马观花式的泛泛浏览,沉浸在对作品从形式到内容、意蕴的多层次感悟。
  在以前的中国古代绘画教学中,师生常常为没有直观、生动的范例而苦恼。看画册、查网页,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纸上谈兵未免平淡,投身实战、身临其境才能震撼。为此,我校充分利用法海寺壁画这一我们艺术瑰宝。学校领导和美术教师多次到法海寺实地考察,与文物保护专家座谈,深入了解法海寺的古与今,谋划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新途径。我们走访当年曾生活在法海寺的老教师,理清历史上法海寺与北京九中的关系。安排学生收集、了解相关学习资料,查阅大量的、精美的、清晰的法海寺壁画图片,以及视频、光盘、专业书籍、文献等资料。课上实地参观、听专家讲解,并用摄影的手段记录下第一手资料,运用线描、临摹等多种手段进行探究,用摄影、绘画等多种形式来呈现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深感学习相关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对历史和地理课的作用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师生共同体会到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把书本上的理论和亲临现场观摹相结合,师生感受到法海寺壁画的成就之高,工艺之精湛。敦煌壁画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但是,敦煌壁画自6世纪发展至清代,连绵不绝,却唯独缺少明一代的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能够以其精湛的绘画艺术、高超的制作工艺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补充这一缺憾,弥足珍贵。同时,法海寺壁画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在世界同期壁画中占有突出地位。特别在壁画制作与保存技法上,欧洲十五、十六世纪的壁画多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和剥裂,而我国法海寺壁画画面基本完好如初,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3.总结经验,形成特色
  不可能每个学科、每节课都采用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整合资源、亲近经典、求真务实的做法是值得广泛借鉴的。通过鉴赏经典作品,与艺术家进行心灵的沟通,感悟艺术家独特的个人风格,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位。艺术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发现和创新。的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要从生活入手,从关注身边的祖国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做起,才能逐步养成在一定文化情境中认识和理解美术的习惯,才能达成提高美术教学实效性的目标。
  综上所述,提高美术教学实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定的鉴赏基础和对大量艺术经典的用心体会。在鉴赏经典的同时,我希望学生能以古人为师、古为今用,从中吸收有益的营养,从而达到发现传统、体会传统、学习传统、弘扬传统的目的。同时,面对现代社会普遍的快节奏生活所产生的浮躁心态,让学生多看一看传统,体会传统的魅力,揣摩一下传统工匠以及艺术家们绘制作品的心态,可以使学生从心态上回归自然,重视传统,鉴古知今,从而促进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已经迈出了大胆的第一步,虽然探索之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我们充满信心。现在我们只是揭开了法海寺壁画神秘面纱的一角,未来一定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寻!■
  □刊中刊编辑 王雪莉 江泓 王宇华 郭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