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题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2011-12-29刘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4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使教研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过去,我们投入很大精力的课例教研活动,虽然促进了教师的能力提高,但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来说,作用十分有限。为了突破这一瓶颈问题,我们尝试走“课题教研”之路,以实现教学改进、满足基层教师的教研需求。
  
  “课题教研”的理念解读
  
  “课题教研”,是指采用科研的选题方法,运用教研的组织形式,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立足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小专题跟进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其基本要求是“立足解决学科教学中微观、具体的问题”;基本方法是将“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计划实施统筹安排”;工作思路是“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最终追求真正意义的教科研一体化”;终极目标是“通过一线实践者体验研究的过程,构建教研员与教师的研修共同体,实现教研文化构建与专业发展的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可持续发展”。
  “课题教研”利于帮助教师将理论学习集中于题目核心、利于使研究过程的所有细节都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践借鉴价值,即“课题教研”的成果可以主观为自己(解决具体微观问题),客观为他人(具有普遍指导价值)。
  
  “课题教研”的实施策略
  
  “课题教研”理念的实施,需要依托同伴研修实践活动开展。在教研课题确立的同时,课题组核心成员、专家顾问团队、实验校干部教师等多层面人员构成的研究团队同步建立。
  1.缜密完善的研究思路
  第一,研究者要立足调研,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炼,选择有价值的热点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内容。
  当前,“问题即课题”理念已经为教师接受,但如何将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琐碎问题梳理、提炼成具有研究价值的教研课题呢?以语文学科为例:通过大量的听课、调研,我们发现小学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积累和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为改进阅读教学现状,区教研员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亲历课堂,每人提出15个以上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