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选择中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011-12-29石艳聪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7期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进考场前高三学生如临大敌的紧张表情,以及考完后“劫后余生”般的喜悦与兴奋,都再次让我反思:现代教育应该教会学生什么?学生寒窗苦读12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我想肯定不会仅仅是试卷上那些东西,还应该有点别的,但这点“别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如果这个问题你来问古中的老师,我想你听到的答案十之八九应该是一样的:选择,并且乐于承担自己的选择。
我校的目标是培养“积极而负责的公民”。积极,就是面对选择时,态度主动,不回避,想方设法选出最优方案;负责,就是对自己选择的结果乐观地接受,并且勇于承担,不管这个结果是好是坏,都不后悔、不抱怨。
正因为如此,我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有了一系列的创新:学生自主选老师;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供学生自由选择;在大型活动时学生自己组建学长团,承担活动的策划、实施……
其中,最受学生欢迎、认同度最高的莫过于“自主选老师”了。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此认同率高达100%。自主选老师,顾名思义,就是学校提供多名教师让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
也许你会提出疑虑:中学生多数还是未成年人,他们会选吗?选得好吗?这你可就小看学生们了,学生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十分明确地分辨出哪个老师的水平高,哪个老师是自己喜欢的,并且在冷静权衡之后做出取舍。我们这些旁观者,能做的就是相信他们,并且支持他们的选择。
因为学生要自己决定选择哪个老师,所以他们的态度也就从被动接受的无所谓变成了积极主动的面对。在“自主选择老师”之前,学生们各出奇招:有的搜集各方面的资讯,如自己看中的老师是什么学历,毕业于什么学校等;有的向学校提出要求:像课外辅导班一样,先试听,再决定;有的向已经毕业的师哥师姐打听;有的听取同伴意见,一起分析利弊……甚至有的家长提出:我能不能见见这几位老师,为孩子的选择提供一个参考?
对于这些建议和要求,学校都尽最大努力满足。为了保证所有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学校还特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做了一个网站:只要登陆这个网站,就可以浏览相关老师的简历,并能看到每个备选老师录制的视频,让学生和家长在网上跟老师有个“亲密接触”。
在前期进行大量准备的基础上,学生慎重做出了选择,并且跟着自己所选的老师进行学习。可想而知,学生学习的干劲与动力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对一个学生在自主选老师后的回访:“老师,您也知道,英语是我的老大难问题,我从小学英语就不好,说实话那是因为我不喜欢我们小学的英语老师,现在我终于可以跟我自己喜欢的老师上英语课了,我有信心一点一点地补上来。”听完这句话,我感受颇深:都说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么重要的一个人怎么能只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自己进行选择呢?只有自己选择的,才能真正无怨无悔啊!
学生们也就在这样一次一次的自主选择中,树立了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有先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负责,才能对社会负责,成为一名“积极而负责的公民”。我想,这也是现代教育应该教会学生的吧,毕竟学生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决定他们的命运。那就让我们教会学生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他们插上隐身的翅膀,助他们翱翔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