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展现
2011-12-29季茹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7期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重视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创设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有效互动的情景,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物理学习的积极体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其科学素养。
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习题教学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习题教学采取“以量制胜”的策略,大量讲解各式各样的题目,寄希望于押中各类考题。使学生陷入题海,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2.习题教学中存在重解题,轻体验的现象
教师讲解名目繁多的解题“方法”和各种类型题目的结论,学生死记这些“方法”和结论,模仿套路解题,认为学物理就是套公式,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达不到新课程所要求的重过程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3.习题教学中存在“一步到位”急于求成的现象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学生认知的循序渐进原则的现象,忽视了习题教学的层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能力不足,缺乏自信心。
4.习题教学形式单一,存在着重视教师的主导,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现象
新课程下习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我们在习题设计和选取的原则上,首先注重层次,循序渐进;其次关注三维目标;再次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我们采取多种方法讲解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一个物理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求解。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找出更多的解题途径,如可以用规律公式,还可以用图像,或是变换研究对象,或是变换参考系解题。教师还可以选择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的题目,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的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由题目给出的条件还可以估算出哪些物理量?(写出估算过程)。这类开放性的题目,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有益处。
2.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可以对原题恰当地引伸、扩展和变更,从不同的条件、不同的角度来呈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开阔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质量为m的物块A置于斜劈B上静止,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当教师指导学生分别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求解后,可将设问进行变换。
变式1:斜劈B置于地面上静止,物块A在斜劈B上沿斜面匀速下滑,求地面对斜劈B的摩擦力。
变式2:上问中给物块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使物块A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