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该忘记的和该记住的

2011-12-29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7期

  张艳霞博客选登
  
  刚接班的时候,一个很干净、很漂亮的小女生最先映入我的眼帘。慢慢地我又发现了她身上具有很多特点:她上课听讲特别认真、作业特别干净整齐、画的画很漂亮、各科成绩都是优秀……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每每看到她,我心里都会涌动出一种幸福感。但是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这个孩子并不快乐,无论是上学放学还是中午用餐,她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课间休息也只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最多是倚着窗户向外看看。这么惹人喜爱的女生为何如此沉默?我决定和她好好聊聊。
  她如约地来了。
  “老师,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杨晨,你是老师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你身上的优点有很多很多,大家都很羡慕你,可是老师发现你并不快乐,是吗?”
  孩子低下了头,随之眼角流出了眼泪。
  片刻沉默后,她告诉我:“老师,我很孤独,我没有朋友,大家都不喜欢和我在一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听了孩子的话,我的头脑里最先闪出一个词语:“嫉妒”。杨晨的确很出色,也许是其他孩子嫉妒她,故意疏远她吧。所以,我对杨晨说:“孩子,老师理解你,老师愿意帮助你。你先回去,让老师想想办法好吗?”
  杨晨离开了。我又找来了几个孩子,开门见山地问道:
  “杨晨很孤独,她需要我们的帮助,你们愿意吗?”
  谁知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愿意。”
  “为什么呢?”我惊讶地问道。
  “她就是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好。”
  “有时候我们把她的东西碰掉地上,或者走路踩着她了,都跟她说对不起了,可她总是记着这些事。”
  “对对对,她总是把大家不是故意做错了的事放在心上。有一次,我看她的练习册,不小心撕了一个口子,就用透明胶给她粘上了,可她时不时就提起这件事,大家挺烦她的。”
  “她就是这样的。谁伤害了她,她就一直记着,可谁要是帮助了她,她是不会提起的。”
  ……
  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语中,我知道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对周围人的宽容与理解,杨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外几个孩子的话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孩子们需要老师的正面引导。所以,在放学前的一日生活小结的时间,我给全班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则阿拉伯的传说。
  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旅途中他们为了一件小事争吵起来,其中一个还打了另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人觉得深受屈辱,一个人走到帐篷外,一言不语地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一片绿洲,停下来饮水和洗澡。在河边,那个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点被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
  被救起之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下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他的朋友好奇地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他笑着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磨灭它。”
  孩子们听得很专心,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明白了故事的道理,我们谁也无须多言了。
  放学后我又把杨晨约到了办公室,请她谈谈自己的想法。
  孩子很聪明,让我又重复了故事的最后部分,并与我约定: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