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培养高端人才需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2011-12-29金盛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7期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曾经培养出了钱学森先生这样杰出的科学家,如何继续培养出钱老这样伟大的爱国主义科学家,不只是钱老本人,也是国家从最高领导到全中国民众的愿望。在这个意义上,北师大附中作为钱老的母校,探索如何继续培养出钱老这样的人才机制,就更富有教育传承的精神,也为中学培养国家高端人才树立起一种榜样。
中学如何培养国家高端人才,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中学是否能够在培养国家高端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点,钱老本人明确表示在师大附中读书6年是其关键阶段,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明确和肯定的回答;
第二,中学怎样做才能为培养国家高端人才做实质的铺垫?这正是师大附中的钱学森班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钱老自己的说法:“(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个特别优良的学习环境……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6年。”钱老是林砺儒先生领导北师大附中实施全人格教育的首批受益者。而师大附中钱学森班实验,正是抓住了曾被证明是成功的全人格教育核心展开,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实施当代中学生的全人格教育。
全人格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标,使社会的工具性目标成为学生自身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自然后果。钱学森班以“诚、爱、勤、勇、创”为全人格培养的操作性理念,并从教学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拓展两个层面,将有关理念落实为中学生实质的成长环境。整个实验计划创造性地将北师大附中自身的教育思想传承与现实形势条件下的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办学实践相结合,实验计划的操作性强,课程尤其强调实践,这在根本上解决了杰出人才培养的经验资源不足问题,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一种突破。
钱学森班实验尤其值得赞许的是,实验有学生经验资源的过程性落实,并且将资源广泛延伸到了国内最优秀的专业和前沿科学资源,人格成长的“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且给予了评价体系的保障。有理由相信,钱学森班实验在我国杰出人才培养上有可能取得实质突破。
从长远的观点看,钱学森班实验还需要持续性地做好三项工作。第一,在当今时代,杰出人才的培养的经验资源需要有国际视野;第二,全人格发展的计划需要重视研究如何抵消大社会的负面影响;第三,实验需要有长期的追踪研究计划,以确认实验在杰出人才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机制,使实验成为学校更深刻的教育思想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