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全人格教育理念下杰出人才的培养模式

2011-12-29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7期

  北师大附中是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母校。钱老常说:“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6年的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
  钱老中学的6年,正值教育家林砺儒先生领导北师大附中实行全人格教育的时期。这样的育人模式为钱学森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师大附中还成功地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后来他们当中有的成为我国各条战线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
  钱老晚年特别关心创新人才的培养,多次提出:为什么我们老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作为钱老的母校,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培养创新人才不仅是大学的事,中学也责无旁贷,中学是培养杰出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我校有责任为回答“钱学森之问”做出自己的贡献。
  钱老辉煌的人生,证明了他所受教育的成功。我们开展钱学森班实验,就是要总结钱老中学时代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继承创新,探索全人格教育理念下杰出人才的培养模式,走一条与“应试”教育不同的路,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从2011年起,我校高中“钱学森班”每年招收2个班,每班25人。实验班实行多导师制,小班教学,因材施教,精心培养,多元发展。
  我们依据“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理论,以及创新人才要培养“概念创造力”与“创造执行力”的观点,以“全人格、高素质”为育人目标,努力使学生的人格与智力朝优质创新方向发展。
  为此,我们构建了有特色的“钱学森班”课程体系,主要特点是:
  1.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国家规定课程;
  2.增设《伦理学》,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3.强化英语教学,增加国际交流,培养国际化能力;
  4.强化计算机教学,培养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5.精心组织艺术教育,探索艺术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6.增设创新课程,建设创新教室;
  7.坚持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爱心、社会责任感与宽广胸怀;
  8.多读书、多动手实验,增加社会实践,锻炼坚强意志;
  9.多设选修课,实行开放式教学,项目内外课程均可选择;
  10.与大学联合,大学教师参与授课,学生可走进大学实习体验。
  “钱学森实验班”教学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自主学习,适应多元化发展需要,为不同学生构建不同的知识结构。实验班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可持续发展,以优秀的人格促进学业的优异。实验结果将突出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中:在校3年,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人格,被各大学争相录取;在大学学习期间,品学兼优,出类拔萃,发展潜力大;工作后,持续发展,成长为创新拔尖人才,乃至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