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核心知识”就抓住了自主课堂的“根”

2011-12-29邢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9期

  核心知识是指结构明确、使用范围广、自我生长和迁移能力强的基础知识。教学时抓住核心知识,常常会使学生“茅塞顿开”,明白了学习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确“核心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隐藏在其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以后真正“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上,我们采用“发现问题—大胆猜测—实验验证—应用规律”的数学策略进行教学,因为我们认为:问题是挖掘核心知识的前提;猜测是挖掘核心知识的动力;验证是让学生充分经历挖掘核心知识的过程;应用是让学生感悟核心知识的实际价值。
  例如京版教材第八册《可能性》一课,教师通过“狄青抛铜币鼓舞士气”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及学习需求的同时,学生发现问题:“抛硬币”的方法科学吗?这样做“可能吗”?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实际上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已经踏上了寻求“核心知识”的第一步。接着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觉及生活经验进行了大胆猜测:一枚硬币朝上的可能性是:5/10、50/100、1/2……猜测到底对不对,学生不敢肯定,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对“可能性”一课的核心知识的探究就此真正开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实践过程中(抛一枚硬币),学生发现小组合作得到10个数据不能说明问题,全班的100多个数据仍不能验证猜测,最后意识到,实验次数越多越能得到准确的结论。这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过程,最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体现了自主课堂的实际意义。
  总之,要想抓住小学自主课堂的“根”,就要抓住“核心知识”。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的掌握,是其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