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 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2011-12-29赵艳霞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9期
如何帮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除了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设平台,开发资源,创造机会,更重要的在于,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以语文阅读为例,采取“批注式阅读”,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阅读时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涂涂写写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每位学生拿到一篇文章,都能按部就班地有指向性地进行批注,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能“紧扣主线”,自主学习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批注式阅读”,让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归纳式批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归纳式批注,是自主学习策略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有大局意识,要会总揽全文。归纳的是自然段的内容、逻辑段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内容。批注的是段意,是主要内容。在归纳式批注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段与篇的内容,要对段与篇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提炼,还要对语言材料反复阅读、推敲,最后才能运用恰当简练的书面语言呈现出来。这就完成了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也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抒情式批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抒情式批注,是顺应学生阅读、学习需求的一种批注方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对阅读的文字材料产生情感的变化。因此,我用“抒情式批注”的策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将自己阅读的文字材料的某些语句、某段话、某篇文章的感想以及感受等情感的认知批注出来。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促使学生体悟了写作方法,还锤炼了语言文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质疑式批注,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式批注,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形式。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将自己的质疑写下来,更是将质疑落在实处,促使学生在后面的阅读中不断思考,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积极探讨,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不再浮于表面。
评价式批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本身、文中人物、写作方法乃至作者的情感态度等,除了会有共性的认识,还会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这也是我们要尽力保护的“个性”。此时,评价式批注就有了用武之地——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对阅读材料本身、文中人物、写作方法乃至作者的情感态度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将评价批注在文中,作为与师生交流探讨的依据,这就是评价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无疑是自主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补充式批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补充式批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遵循作者的写作风格,对文章进行补充。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学习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补充式批注时,不但写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