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篇章比较 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2011-12-29李健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9期

  我们所说的“篇章比较阅读”,指的是在一个单元课文学完之后,或者在一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要求进行一些篇章之间的“专题性”比较。篇章比较既可以在比“同”中强化共性,又可以在比“异”中彰显个性,从而使学生对文章的描写手段、组织材料方式、表达效果等方面获得深刻认识,鉴赏与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同类题材的篇章比较
  如学生在学完《金色的鱼钩》之后,我们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丰碑》、《草地夜行》和《金色的鱼钩》放在一起学习:先让学生了解它们都是长征题材,可以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比“同”,目的是归纳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的共性——均选取典型的场景描写,均体现了次要人物的衬托,均采用含蓄表达的结尾;比“异”,目的是关注各篇的写作特色,凸显个性——《丰碑》采用的倒叙方法引人入胜,《草地夜行》对老班长牺牲时的言行描写,着墨不多但感人肺腑,《金色的鱼钩》中四次外貌描写体现变化,突出品质;课后,让学生将三篇文章再与学过的《马背上的小红军》和《赣南游击词》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收获很多:“今后阅读中我可以把同类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着阅读。”“今后习作中要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典型场景来写。”“习作中写结尾要思考,当自己感情强烈,不吐不快的时候,就直接抒情;当自己想让读者咀嚼品味时,就含蓄表达。”
  同一主题的篇章比较
  将篇章按照主题进行比较,不仅对学生学语言、学表达大有裨益,而且能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进而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如《艾尔比的水彩笔》、《钢琴之王的微笑》、《一双美丽的蓝凉鞋》写的都是那些擦肩而过的感动带给别人生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教学时,我们以“心灵鸡汤”为主题,引领学生比较阅读。通过比“异”,得到了写法上的提高:《一双美丽的蓝凉鞋》、《钢琴之王的微笑》都只是记叙了一件事,而《艾尔比的水彩笔》却写了12年之后的另一次见面,这就使得读者深刻地感受到爱的力量的伟大,而且增加了“感恩”这一内涵。
  学生在写“父母之爱”这类题材的作文时,一般都选取带我看病、辅导我学习等事例来表达,于是,我们以“父母之爱”为主题,选择了《母亲的纯净水》、《父亲的麦芽糖》、《我看见了大海》、《这是儿子的鱼》这几篇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表现形式有很多——可以是一瓶纯净水、一块麦芽糖,也可以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一种默默的关注……这样的比较,打开了学生选材的思路,丰富了习作的内容。
  由此可以看出,篇章比较不仅对学生学语言、学表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品质。
   同一作者的篇章比较
  进行同一作者的篇章比较,可强化学生对该作者写作特色的认知,提升鉴赏水平,提高表达能力。
  如第11册《百合花开》的作者是林清玄,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他的《桃花心木》、《鞋匠的儿子》等文之后,学生深受启发:林清玄善于用朴实、清新的笔触表达深刻的人生感悟、哲理,平易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我们将毛泽东的《清平乐 六盘山》、《浪淘沙 北戴河》进行比较阅读,再补充他的《忆秦娥 娄山关》和《水调歌头 游泳》,学生对毛主席诗词“大气磅礴”这一特点便会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篇章比较阅读,把学生从繁琐的分析中解放了出来,让他们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习得了有效的自主阅读方法,获得了多元认知,提升了鉴赏水平、阅读能力,进而促进了今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