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全面优质理想学校

2011-12-29余晓灵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9期

  我校前身是建于1916年的培元女子小学,现为一所完全中学,是北京市海淀区首批高中示范校。历史积淀力量,奋斗孕育成功。新时期,学校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全面组织实施,进行了有益探索。
  学校自主研制《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的立体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基本形成十九中鲜明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办学特色,力争在普通中学乃至基础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在目标上,通过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教师和家长能从积极方面看待、解决问题;促进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学会感受幸福、分享快乐,幸福感有较大提升;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社会对学校的赞誉度明显提高。
  除了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外,我校还突出三大重点内容:
  一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通过元分析研究,总结出人类共有的6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而中学阶段要“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就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将研究如何使这24项积极心理品质本土化、校本化和序列化,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更加符合我校学生实际。
  二是充分挖掘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学生以学为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多元智能理论也纳入其中,我们是十分赞同的,并力求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结合现实情况,加强感恩教育。现在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多娇生惯养,认为现有的一切理所当然;面对父母、学校和社会,缺少感恩的心态。因此,在中学阶段应对学生的“感恩意识”重点培养。同时,积极心理学研究也发现,有了感恩的品质能够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以校史馆为基础,挖掘其丰富的资源,将传承优良传统与感恩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感恩品质的形成。
  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做法
  2010年5月,我校隆重召开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启动大会。会上,宣读了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成立专家指导小组的决定,正式颁布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
  接着,我校组建了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心理专业报刊等方面专家共7人组成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小组,为我校更加科学、有序、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并初步确定了我校各年级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序列,切实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的本土化、校本化、序列化研究,努力创新建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校园文化环境。
  我们合理安排校舍资源,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创新性地建设了面积1600平方米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
  “心理中心”突破了一般心理咨询中心以个体咨询为主的模式,以团体活动为主、个体咨询为辅,设立了“三厅九室”。“三厅”紧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创设。美德厅,以积极心理学6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为主题,主要开展团队活动;智能厅,以多元智能为主题,主要用于开发学生潜能;感恩厅,依托校史馆,结合优良传统,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九室”即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生涯规划室、身心放松室、测评训练室等专用功能室,并配置相应的实用、先进、安全、性价比高的设备设施。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相融合,力求营造出具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之潜移默化地、积极地影响师生的心理。例如:我们对校园楼房重新命名,并在内部装修装饰上赋予特色内容,如“培元楼”是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突出学生“五会”特色;“育英楼”是以介绍积极心理学成果为基础,凸显培养学生国际眼光特色。
  我们注重建立健全组织,加强过程考评。学校成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各年级学部、各职能部门都建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小组;同时,学校将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年级、各学科、各部门目标管理之中,运用行政手段有力推进,以保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有效地进行。
  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效果
  一是我校心理选修课校本教材《美丽心灵》、实施方案《习得优秀品质,奠基幸福人生》,获得北京市海淀区教研成果奖。
  二是实证研究论文《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序列化研究》在《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12期)发表。
  三是自主研制的以幸福学习、工作和快乐生活为导向的、分别给学生、教职工和家长的10条建议,受到大家普遍欢迎。
  四是2010年8月8日至13日,学校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普通中学的实践》为题,分别在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首届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和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受到专家及与会者好评。
  五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我校承办的《全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研讨会》及现场会于2010年11月21日在我校举行,取得圆满成功。
  六是2010年11月27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校作了重点发言,得到与会领导、专家、代表的赞扬和充分肯定。
  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首先,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自觉性是抓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从心理学角度看,近年来社会各种恶性事件日益增发、自杀率的不断飙升,尽管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都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如果人们的心态平和一些,如果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一些,如果大家都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如果有了心理压力能够及时得到排解,如果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更加完善一些,如果……那么,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清醒认识到,在人生道路上,中学时代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所具有的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以及补救性功能,去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或减轻负担,从而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如果我们的每位学生都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那么,整个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就将成为必然。
  其次,紧紧围绕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开展工作,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之本。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教师和管理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发展学校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发展。
  再次,建设一支以专职心理教师为引领,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全体教师为主力军,以校长及领导班子为指挥督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是搞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是搞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编辑 朱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