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增强与代币制相结合在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2011-12-29刘震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9期


  案例
  二(3)班学生张岩,男,8岁,过分好动,课堂纪律差。其母亲反映张岩在幼儿园时也因此常受批评。具体表现为:爱接下茬,说怪话,不管什么时候周围发生了事情都要管,坐不住,爱下座位,与别人说话,听讲时出怪声。当教师因此提出批评时,他已经不太在意。大多科任课教师反应他的行为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对张岩一个星期13节科任课纪律情况的调查表如下:
  
  
  结合张岩在课堂上的表现,我做了进一步分析:
  1.该生上课爱接下茬。正说明他听讲了,不听讲是不可能把“下茬”接下来的。下茬接得好,说明他不仅听讲了,而且还主动思考了。
  2.上课说怪话。这样做固然可气,但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这不正说明了该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吗?
  3.爱管闲事。乍看起来,确实让大多数老师反感,可这不也体现了孩子有关心别人的意愿吗?如能正确培养,加以引导,或许还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呢!
  4.对表扬、批评等表现出不在意。没有一个学生是喜欢挨批评的,因上课说话、下座位等行为受到批评,只能说明他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差,自我控制力弱。张岩之所以对表扬、批评等表现为不在意,是由于我们所用的增强物选择不当,没有及时地进行恰当的引导。
  基于以上几点分析,我制定了对张岩的帮助措施:首先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努力寻找他身上的优点,并且给以正面的鼓励,激发他的自信心。同时运用激励及其他形式的奖励(即增强物)手段,对他加以刺激,以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一天放学后,我与张岩及其母亲进行了一次长谈,内容如下:
  1.夸奖张岩爱动脑筋,积极思考,上课回答问题反应快;关心同学,爱集体。列举了他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解决,运动会上主动为运动员服务等例子,只字不提因为解决问题而影响课堂纪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都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是关心自己的,同时也使他对自己改正缺点充满信心。
  2.以加入少先队为短期行为目标,鼓励张岩继续努力,并且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他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就必须让大家信服。要想让大家信服,就必须努力改掉自身的缺点,相信自己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取得进步。
  3.指出不足之处。这一环节中,既要说明他违反纪律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使他觉得违反纪律确实害人,自己一定要改掉,同时又对他身上的毛病轻描淡写,切不可让他失去改正缺点的信心。
  4.告诉他,老师有个好办法,可以帮助他早日改掉身上的缺点。当他表示愿意接受后,老师再向他和家长说明具体的方法(此方法教师和家长早已经沟通商议过了)。具体方法是:发给他一周的课程表,每天由他自己对每一节课填写纪律表现情况,并且由老师不定期检查。这其中,表扬得5+,不批评不表扬得5,点名提示得5-,批评得4。一天下来,如果仅有一节科任课得4,或者4和5+互相抵消后仅剩下一个4,那么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一个星期如果每天都得到一朵小红花,那么在星期六和星期天可以由父母带领去游乐园玩或者去郊外爬山。
  采取这个措施后的一段时间内,张岩的纪律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如图: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有几个关键点。
  1.增强物的选择很重要
  所谓正增强就是利用激励的方法,使儿童良好行为继续出现。这种激励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奖赏,在心理学上专用的名词是“增强”,因为它属于积极性的,所以叫做“正增强”。正增强与奖赏一词的意思相近,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做某种事情(即行为),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下次遇到相同的情况时,再做这件事的机率就会提高。这个过程中,那种令人满意的东西,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我们都称之为“增强物”。增强物的选择非常关键,它关系到实施结果的成功与失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选择了由父母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作为增强物。之所以选择它为增强物,是根据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的。通过平时和学生的沟通及自己的观察,了解到他喜欢户外活动,但父母亲却极少带他外出。满足他这个愿望无疑具有着强大的诱惑力。
  第一个星期,当孩子受批评的次数减少,达到了师生及家长的事先约定时,家长及时地履行了诺言。这就使孩子得到了满足,他发现,自己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就会得到这样的奖赏。这种刺激增加了良好行为出现的机率。这一点从第二周和第三周的调查表中不难看出。
  2.代币制非常适合用于个别行为的改变
  在行为塑造或改变的实施中,增强物的选用,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实际应用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孩子喜欢去游乐园玩,喜欢爬山。但我们不可能在他一有好的行为的时候就带他去。心理学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想出了一套办法。这套办法教我们把一次大的原级增强(去游乐园玩)化作多次小的增强(小红花),而小红花的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换取大的奖赏(去游乐园玩)其作用就像货币一样,所以叫代币。此案例中,选用了小红花作为代币。
   我们也可以把代币看成电子游戏厅里用来代替硬币的铜板,它在行为改变技术使用中,可当作行为与增强物的媒介。代币本来是不具备增强物作用的东西(如“小红花”),但由于它与具有增强作用的其他刺激物(如“去游乐园玩”)相联系,而成为具有增强作用的代表。
  学生不会因为得到10朵、15朵小红花,就不再对它感兴趣。也就是说,代币制不会产生由于原级增强所引起的饱餍现象。
  3.思想教育的作用仍然占据非常重要地位
  我们对于学生行为矫正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正增强,还是代币制,它们仅仅是达到此目标的必要手段。思想教育能够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要求不是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实现自身根本利益的需要,是他们成才的需要,从而使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扎根在学生的心中。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把外在增强物逐步转化成内在的增强物,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取得来自家庭的支持,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争取的。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他们对于孩子的奖罚比老师更具选择的权力。有了他们的支持,工作会事半功倍。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