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文化建设之数学式解析

2011-12-29马翔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9期

  文化一词最早出自《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以看出,“文化”的原义是“以文教化”。而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文化的定义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广义的定义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对于班级文化来说,显然应该依据广义的定义进行分析,才更有实际的意义。因为我们培养的对象是青少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中学教育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成才做好各方面的铺垫。因此,客观、主观不可偏向,物质、精神亦须兼顾。
  
  以人为本是原点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他鲜明地指出,人是文化建设的基石。在教育行业,对班主任来说,我们工作的对象就是学生,学生就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任何工作都不能脱离“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它就像是坐标轴上的原点,是所有坐标的参照。
  
  三角形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主要是表面上的文化,是指通过眼睛能直接观察到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室的环境、桌椅讲台教具的布置和标语板报的设计等客观环境。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俗语曰“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无一不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以及对人的影响。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我们必须重视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这样才能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
  制度文化则是较为深层的文化。它不能仅靠眼睛的观察,还需要深度的思考。制度是行为的准绳,它是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能照章执行的原则。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精神文化是深层文化,是核心文化。它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班级舆论和班级风气等方面,是班级凝聚力的根源所在。良好的班风能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并维护,能将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很强的责任心和班级荣誉感。它既能提高个人的思想修养,也能促进班级道德水准的提升。
  我今年所带的是文科普通班。普通班的学生,尤其需要用班集体中的归属感来让自己变得自信。我做了三个层面的工作。第一层面是稳住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刚刚体验了分班考试的挫败感,教师要多观察,及时告诉他们如何去准备迎接高三的分班考试。第二层面是针对班级中男生较少的特点,明确男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每个人都要以一当十,去完成每项任务。增强文科班男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有男子汉的担当精神,而不是斤斤计较。第三层面,对班委进行细致的工作指导。对于太有主见的班委,需要帮助他们全面分析问题,只有认可了班主任的思考与工作方法,他们才能为班级所用;对于没有主见的班委,要私下指导,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这三个层面的内涵有浅深之分和内外之别,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它们之间应该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哪一个时段,班级文化建设都离不开这三个层面,三个层面的工作可以有所侧重,但三者之间要互相支撑,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象限因素
  和班级文化建设关系密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四项:
  1.外部环境。此外部环境主要指学校文化,它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大河有水小河满,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得更远,有了学校这样独特的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就有了较高的平台,较好的起点。
  在高中部的常规管理程序中,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是相当重要的契机。由德育处事先设定主题,文稿经由班主任、语文老师、德育处三层审核并修改。长期如此,坚持不懈地将这件常规工作做细做好,有计划、成系统地渗透礼仪、时事、做人的道理,给我们提供了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氛围。
  2.班主任。所有的任课教师对班级文化的建设都起着作用,但是,起主导作用的还是班主任。班主任的人格、言行和领导方式等,都可以成为班级文化的风向标。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对工作的投入、对班级的指导等,都具有非常强的示范作用。
  3.个别生。“个别生”的教育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密切相关,反过来班级文化建设也会对“个别生”产生影响。个别生的管理会耗费班主任很多精力,而绝大多数的“个别生”的教育很难得到家长的帮助,因为他们与家长的关系非常紧张。因此,他们更需要班级的归属感,他们非常矛盾,既想参与班级的活动,又想在班级中表现得特别一些,从而引起大家足够的注意。他们在不断地挑战教师的底线,他们会观察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表现,一旦某个教师得到他们的认可,或是他们觉得这个老师不好对付,他们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避免正面冲突。“个别生”的这些特点,提供了教师走近他们的机会,会使教育工作比较容易展开。
  学生周某,父母离异。监护权在父亲一边,但因为父亲再婚,母亲怕孩子受欺负,就由自己来照顾孩子的生活。因此孩子敏锐地发现父母之间的矛盾,她能够利用父母的矛盾逃避自己的责任以及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迟到、交友、化妆、上网等问题突显,和班级文化氛围格格不入,各科成绩下降明显,我看在眼中十分着急。我仔细观察周某,发现这个孩子性格开朗,就是娇气一些,因此有不少朋友,还有几个挺正气。我先对她的朋友做工作,多借朋友的嘴说出老师想说的话,使她易于接受,即使她不接受,也要让她认识到朋友与老师是在为自己考虑,从而对老师有认同感。每次长假前,我都要与周某订一个计划,虽然我知道不一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她会感觉到我的关注。今年的教师节,周某跑到校门口为我买来枣片,让曾经对她的教育感到无助的我感到十分幸福。看到她懂得感激,开始融入班级,能够和班级的文化融合,同学们也很高兴,大家都增加了对班级的热爱,也愿意开展更多的活动,建设班级的文化。
  4.活动。活动是最好的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对学校的外语节、读书节等活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有最好的班委策划整个过程,班主任也要做一个每次必到的参与者,既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整个进程,也可以在出现矛盾的时候及时介入,可以抓住矛盾,使之成为教育的契机。
  高三的元旦,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我给每个同学发一张纸,写下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烦恼,然后将它们封存在一个粉笔盒中,由我来保存。我对他们说:“我希望我的学生不要总纠结在过去的一些事上,烦恼的事不要总记着,我们记住的应该是爱、幸福和感恩。明年的今日,当你在大学校园内想起你在‘西外’的高中生活,我希望你们的内心,非常充实。”每个学生都写得很认真。
  平面直角坐标系共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横纵坐标都是正数,它应该是外部环境,也就是学校这个因素的位置,因为学校的良好文化建设是一个广阔的舞台,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二、四象限横纵坐标一正一负,它们应该是班主任和活动这两个因素的位置。因为班主任的工作做好了,活动开展得好,能起到正面的引导;反之,就会起到负面的干扰。第三象限横纵坐标均为负数,这大概是个别生的位置了。一般说来,个别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多多少少总会起到负面的影响,但是,负负也能得正,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正确看待个别生的问题。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天、每件事、每个细节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极其繁琐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思考:集体是否是积极向上的;变化和成长是否是有意义的;生活是否是幸福快乐的……当我们抓住机会,深入思考,设计活动,总结反思后,班级文化建设也就能够水到渠成,而每一个人也就成为这条水渠里一条自由自在的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