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2011-12-29王桂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9期
《英语课程标准》定义了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提高跨文化意识的过程”,确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同时,《英语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一起归并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可见,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行英语教材文化教学内容缺失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所涵盖的文化教学内容较少,以教材七年级下册所属的12个教学单元为例,内容涉及文化教学的单元廖廖无几,只有第八单元教学内容涉及一点东西方饮食文化,大多数单元谈论的都是浅显的如问路、询问天气等基本的日常交际话题。显而易见,如果要进行文化教学,这种听说阅读下的语料环境给教师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很大。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原汁原味的英语阅读过程,教师组织的文化教学才可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和吸收,进而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与比较才可能逐步实现。因此,课外寻找阅读材料辅助课堂文化教学成为英语教师的重要需求。
精选课外读物辅助英语文化教学
为补充课堂文化教学,笔者尝试选用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企鹅英语简易读物》精选,作为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辅助材料,这套教材近年来已被北京及全国众多省份的初中英语课堂广泛采用,它所涉及的简易文学作品由经典名著简写本和部分当代原创作品组成,内容涉及西方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内容。教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兼顾故事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为一体。同时,该读物下属的初一、初二年级阅读书目总量为30册(初一12册,初二18册)。总词汇量约为10万词左右,词汇难度从200词到600词左右。这些阅读材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其能够接触到鲜活、真实、生动的语言知识,而且它丰富的人文知识将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措施
笔者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为目标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在阅读实践中,“以读为本,读听结合,形成语感,促说带写”成为本次阅读活动的教学原则;课程设计采用课前背景知识查询预习,课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并讨论交流心得体会,课后写读书笔记的模式进行;教学进度为每周阅读一本读物,课堂尽可能采取多种交流方式以增强学生对文本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与感悟。以下就是实验期间的具体措施及做法。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阅读与演讲
在集体阅读的过程中,组内学生互相帮助,克服生词障碍,力求整体理解段落篇章的含义。在演讲的过程中,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将书本上的地理历史知识与从网络中搜集到的图片重新整合,加以梳理归纳,播放幻灯片的同时进行演讲。
《亚马逊雨林》是扩充初中学生地理历史知识的典范。在小组集体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经过查字典,同伴互助等形式完成基本阅读后,又在小组分工的基础上分别以亚马逊河的地理位置、雨林气候、动植物分布、印第安人为主题进行演讲。“The weather in the Amazon rain forest doesn’t change much. It stays hot all through the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