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色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研究
2011-12-29柳建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9期
形状、声响、色彩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它们适时的呈现,会给人的心理造成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运用形、声、色,从多方位让学生感知体育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形状
多数事物的外形是可见的,事物不同的呈现形状能够引起小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产生不同的情绪倾向,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所需的课堂气氛,科学、合理地运用形状安排教学场地,组织活动队伍,调动学生情绪,往往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1.线条
直线给人以整齐、庄重、肃静的感觉,教师将直线运用于上下课的队列训练、动作示范和讲解等场合,可以营造出严肃、安静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技能,无形中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
斜线给人以兴奋、不稳定的感觉,具有明显的运动感,这与体育课的要求不谋而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的练习和比赛时多采用斜线,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迎面接力的练习和比赛中,如果采用直线的队形,就会有严肃、拘谨之感,而且笔直的队形影响小学生观看接力跑的动态过程,必然造成队伍的混乱,影响教学秩序,如果采用了斜线的队形,其气氛活跃,组织井然,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可以增强学生的愉悦感,消除疲劳。如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用好曲线的美学原理,可以较好地改善运动练习时的单调和枯燥。例如,在进行中长跑训练时,学生如果简单地绕操场做练习,心理是没有愉快感的,而且很容易产生疲劳,但如果采用螺旋跑,队形不断运动变化所呈现出的曲线美将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提高学生的兴奋感,消除学生身心疲劳,提高练习质量。
2.图形
圆形给人以团结、统一的感觉,可以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与和谐的美,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如在投掷实心球练习时采用圆形队伍组织,相比较传统的平行线对面站立方式,可以提高练习密度,辅以适当的竞争捡球形式,课堂训练强度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轻松调控,使学生的疲劳感大幅降低,同时也可以增强集体观念,提高学生在群体中的表现欲,发挥学生的潜能,由于每个学生都在大家的注视之下,其纪律意识也得到强化,安全性进一步得到保证,于无形中融入了道德教育,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3.标志物
标志物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以其灵活、直观的特点极大地方便了教学。
如在足球教学中,我们所用的标志物一般为塑料橡胶制品,质地较为柔软,重量也较轻,携带、摆放方便。按照其形状大小来划分,可以分为标志帽与标志桶。
标志物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划分边界作用。如足球训练,由于足球场较大,需要把球场划分清楚。教师对练习区域大小进行限定时,如果没有明确的位置概念,练习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使用标志物就不一样了,如学生在练习边路传中时,如果把边路与中路用标志物划分出来,那么学生就可以明确自己出球的位置区域,不会出现不到指定位置就把球传出来的情况。
量化指标作用。作为教师,上课的时候,经常需要对练习的负荷量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只是用时间这个指标,则不能全面地反应出来,这时我们就需要标志物的协助了。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把标志物以一定距离间隔摆放,教师则对学生的跑动距离心中有数。如在做运球折返跑练习,或者做跑位接球练习时,如果把标志物按照需要的距离摆放,那么学生在整个练习中的跑动距离就显而易见了。
充当防守队员。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往往可以利用标志物来充当防守队员,以求达到模拟实战的效果或培养实用的技术动作。例如,以前我所做的运球过杆练习,可以用标志桶来代替防守队员,因为标志桶的底盘较大,所以更接近于实战中的防守队员。又如标志物前传接球,要求学生在不断地往返跑动中到标志物的前面传接球,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抗中的传接球技术动作,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迎球、卡位、护球等战术意识,使练习更加接近于实战。
指示路线作用。为了强化学生的合理跑位,或者纠正一些错误的跑动路线,教师可以借助标志物给予明确的线路指示。例如,进行摆脱防守队员,并迎球包抄射门的练习时,就可以利用标志物指示的线路,先让练习的队员反向跑或先回撤后,再迎球做跑动来包抄射门,这样做,就会纠正学生盲目跑动,做到较为合理的跑位。
提高学生兴趣。上课前按照练习内容把标志物预先摆放好,会让学生对练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标志物一般是比较鲜艳的红、黄、绿等颜色,这些颜色对于学生来讲,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视觉刺激。
提高教师能力。教师要将标志物摆放合理使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有清楚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使之能够更好地控制学生练习的时间、强度、距离等。
标志物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它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使用时也很灵活,对于教学来讲,不仅能够方便教学,而且使教学更加科学、合理。
声响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声响,使其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听觉器官,可以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挥的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然的声音可以使学生感觉到事物的具体形象,形成完整的思维形象,进入某种特定的情境。如在教学“五禽戏”中的“寻食虎”动作时,教师配以课前编辑好的音响效果磁带,让学生伴随着逼真的声音形象地学习动作。学生在声音的影响下进入情境,所表现出的小老虎一个个张牙舞爪,不时地发出一声长啸,完全模仿出寻食虎的动作和神态,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不同风格、不同节奏的音乐适时运用,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起到不同的感染效果。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取孩子们喜爱、熟悉的音乐,如动画片插曲,精典影片插曲等配合教学,可以丰富训练形式,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发展综合素质。例如,准备活动时,配以节奏鲜明、动感十足的《蓝精灵》、《西游记》等电子音乐,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旋律,伸伸胳膊,踢踢腿儿,扭扭屁股,弯弯腰……即使是最简单的体操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也可以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音乐节奏的快慢控制,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生理特点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运动强度的要求选取适当的音乐进行配合练习。再如,放松活动时,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旋律,学生随着音乐舒展身心,自如地放松身体,调整呼吸,其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色彩
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联想。火红给人以热烈、活泼、兴奋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平和、开阔的心情,草绿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白色则体现出一种神圣的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自然界的色彩,更应主动地创造色彩,如合理运用运动器械的色彩,教师服饰的色彩,学生运动装的色彩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的感受性特点以及各种颜色所能引起的情绪效应,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选用不同的色彩情境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例如,体育课上,教师要求学生身着统一的红白相间的运动服,艳丽而统一的服装会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克服惰性,焕发运动热情。再如,在小足球比赛中,学生们穿上色彩一致的球服,教师在场地上画几道白色的标志线,口袋里装着神圣的红牌、黄牌,学生们立即觉得比赛的规格提高了,他已经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参加正式比赛了,其参与的心理状态一定要比没有白色标志线时积极得多。
形、声、色的有机组合使用是提升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打开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寻求更好的结合方法。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