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资源 面向农村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1-12-29杨华利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1年9期

  北京市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0所,其中,小学40所、中学20所,在校生32180人,专任教师3635名。多年来,我县针对80%的中小学分布在农村山区的实际,科学规划,统筹考虑,举全县之力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明确优质均衡发展思路,做到规划先行
  我县先后制定了《密云教育2010发展纲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意见》、《初中建设工程规划》、《实施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及配套政策,明确“统筹资源,面向农村,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农村山区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按照“内涵发展、人才强教、资源统筹、开放创新”的工作方针,以“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达标、教育综合信息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高”等重点工程,举全县之力,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合理调整布局,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
  为了充分发挥规模办学效益,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我县根据各乡镇生源变化情况,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2005年以来,撤并中小学12所,基本完成布局调整任务,初步形成较大镇每镇办一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学下辖一至两所完小的办学格局。在山区办寄宿制学校27所,住宿生近6000人,占所在乡镇学生总数的1/3。在坚持免费为住宿生统一配备床单、被罩、枕巾等生活用品的同时,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食堂食品采购统一招标、统一配送,每周确定食谱;每天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住有所乐、学有所长,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山区特点的规模办学之路。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均衡改善办学条件
  我们坚持以农村薄弱学校为重点,深入实施初中建设工程和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5.3 亿元,改扩建学校39所,完成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1亿元,配备各类教学设备14万件(套),全县中小学校舍、教育教学设备等基本达到北京市新颁办学条件标准。除2所需改造的学校外,中小学校全部建成塑胶操场,并达到县级绿色学校标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均衡,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了同等的受教育条件。
  
  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
  我们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山区优先、合理配置、注重效益”的原则,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县所有中小学全部建成计算机教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实现光纤接入的信息网络“校校通”、“班班通”。教委系统初步实现了网络办公自动化,市、县级骨干教师均建立了个人网页。我县建成了教学资源库和远程视频互动教学系统,定期开展网上教学、培训、教科研活动,每天安排市、县级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和公开课,消除了城乡时空限制,有效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程度。
  
  加强队伍建设,为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2008年,我们实现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化、中学专任教师本科化目标,提前两年完成北京市学历达标任务;评选认定各级骨干教师1258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形成市、县、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2006年起,我县在全市率先实行每轮为期3年的岗位交流制度,已有41名副校级以上干部、1173 名中小学专任教师进行了岗位交流,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我们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坚持实行山区教师交通费补助和中学高级教师医疗费实报实销制度,按市定标准的两倍落实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津贴。2009年,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实现了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近年来,累计投资近2000万元,分期分批对山区中小学教师宿舍进行新建或改造,改善教师住宿、生活条件。
  
  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我县以“学校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为目标,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实行城乡学校手拉手、示范高中招生向农村倾斜等政策,分别与首师大、北师大合作实施了“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行动”、“校县联手,共育英才行动”及“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等项目,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高。坚持每年组织开展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活动,加快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北京市连续举办四届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赛,密云县获团体总分四连冠。
  2005年,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上,密云县介绍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2007年,在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信息化建设工作会上又作经验介绍。2009年,密云县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栏目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