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刚性管理化作绕指柔

2011-12-29刘劲松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11期

  一天。一个四十多岁的女教师满脸怒气地找到我,劈头盖脸地指责了我一番:“我工作了二十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什么时候没遵守过规章制度?家里来了一个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办公耽误了十分钟,教务处就要记考勤,你们还有人情味吗?口号倒喊得响亮,人性化管理,你们人性化了吗?”是啊,我们有人情味吗,我们人性化了吗?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开始深入思考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如何有机融合的问题。
  刚性管理——制度管理
  刚性管理即制度管理,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教职员工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它要求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一切照章办事,不讲情面,注重效率和实绩,以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学校,没有哪一所不存在刚性管理,因为没有制度,学校就是一盘散沙。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刚性管理的缺陷:其一,制度和条款无法涵盖所有部门和教职员工的任务范围和责权利;其二,刚性管理把教职员工看成是接受监督的对象,无法真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其三,即使教职员工能完全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和领导的安排,自身的潜能也只能发挥20%-30%。由此可见,学校仅仅依靠刚性管理是非常片面的。文首那个女教师闹事的例子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学校管理制度不仅没能让她顺从,心服口服,反而让她产生了逆反心理,且有理有据,难以驳倒她的观点。
  那么,如何克服刚性管理的缺陷,使学校管理臻于完美呢?这就涉及到柔性管理问题了。
  柔性管理——人文管理
  柔性管理即人文管理,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需要的管理模式。它要求对教职员工进行人格化的管理,要求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注重随机性因素,注重感情色彩,注重人际互动关系,注重教职员工的个性,注重激发他们教书育人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以形成各显其能、人尽其才的良性局面。当然,实施柔性管理策略。要在坚持管理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我担任校长六年,认为在刚性管理里渗入柔性管理因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其一,充分发扬民主。对教职员工来说,所谓民主,就是充分尊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把教育工作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如果一个人把一项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就会产生热爱之情,就会激发其最大潜能投身于工作,随之就会取得骄人的成绩,产生职业幸福感。为此,我在制订学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把教职员工当作学校的主人,让他们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工作中去。为了激发他们的热情,专门设立“金点子”,对他们好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仅限于采纳了事,而且给予重奖。在管理过程中,我也尽量起着指挥、督促、协调、决策等作用,尽量放权到各部门、各个教职员工,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关心,使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并不断创新。由于教职员工都参与了制度的制定和讨论,所以,在执行制度中极少出现不服气的现象。文首提到的那个女教师发脾气一事,还是在我当校长之初,只知制度管人,不知人文管人时发生的。这之后,我吸取教训,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事情。即使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有的人心里有想法,但都在学校领导的以理服人的开导下。心悦诚服了。
  其二,激励教师进步。人是在鼓励中前进的。学生是这样,教师也是这样。因此,我很少批评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当着大众的面批评人。同时。我也特别注意发现教师的长处,并善于用其所长,且适时夸赞、表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正是在这样的激励下,一批批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全校教职员工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其三,关爱每名教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则更是如此,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因此。我特意给自己规定了关爱教职员工的“三个必谈(有思想问题时必谈、有情绪时必谈、有成绩时必谈)”“四个必访(教职员工生病时必访、有困难时必访、有矛盾时必访、婚嫁丧娶时必访)”。实践证明。我的关爱有效地激发了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极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形成了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抓、遇难抢着上、有问题大家共同来解决的良好局面。
  刚柔并济——化刚为柔
  所谓刚柔并济的综合管理,指的是以教育教学管理所需的必要的规章制度为前提。即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努力探究教职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使他们的个人需要与组织的意志相协调,从而达到管理的最完美状态。也就是说,在不违背管理原则的前提下,实施柔性管理,让刚性管理注人人情的因子,化刚为柔。如何化刚为柔呢?
  管理者要有宽阔的胸怀,善于理解、髂教职员工。不能因教职员工的一丁点错误就把其打入十八层地狱。应该单独找他谈话,帮他分析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让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和处罚,并吸取教训,以免再犯。千万不能当众指责其过错,更不能在今后时时提起,这不仅不能起到“杀鸡吓猴:的作甩,反而使受批评者产生逆反心理,也容易让其他教职员工滋生领导不尊重、不关爱老百姓的心理。
  文首所说的那位女教师,在我耐心的说服下,诚恳地做了自我检讨,她说:“像您这榉,我还有什么话说!制度又不是您—个人制定的,也不是针对哪一个人的。我既然犯了过错,就应该接受处罚,只是教务处的那几个人连问就没问一声,就在公示栏里公示了我的扣分,我感觉到很委屈才找您的……”
  这使我想起了两句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钢是那般生硬、冰冷,但通过火烧、锻打,它也能变得有缠绕手指的柔韧。我们的学校管理不也是如此吗?学校必须有管理制度,有了管理制度必须认真执行,这是无可否认的。如果能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多一些“柔性管理”的因子,让刚柔有机地结合,一定能将刚性管理变得柔韧有加。温情脉脉,易被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