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班子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2011-12-29张林山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12期
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财、物、事、时间、信息。在这些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因素。因此,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再通过他们去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学校办好,这是大家的共识。然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除了落实党的政策,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等外部环境,在学校内部,则是要通过学校“领导集体”来实现的。因此,作为校长,如何增强这个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充分调动班子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使学校形成一股团结的力量,发挥最大的能量,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效应,则是有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对此,根据笔者的实践,谈以下几点。
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校长是学校的一校之长,是师生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首先影响着班子其他成员,这就要求校长处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凡要求其他领导成员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正己,焉能正人?同时,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勇于奉献,乐于吃苦,大公无私,先人后己。教育家陶行知在抗战时期,将每月补助的360元车马费全部捐给学校。陶西平同志在当校长期间,每次分房都推让给其他教师。“无声的行动胜过一打命令”,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之所以那样催人泪下,就是因为他心中想到的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试想,作为一校之长,如果争名、争利,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甚至以权谋私,他靠什么服人,别人凭什么服你?
职责分明。合理分权
校长对学校的管理,是通过领导集体来实现的。校长既要集中使用权力,又要善于分配权力。“用人之道,明责授权”,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遇到问题就会扯皮、推诿,出了事故推卸责任,就谈不上形成领导核心。因此,领导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使每个成员有职、有权、有责。国外管理理论中有两句行话:“有责无权活地狱”“有权无责是祸害”。
对于交给下属干的事情,校长不要随便干预,以免其他成员无所适从。在国外许多论著中都强调指出:“凡可以授权给他人做的,自己不要去做。”“当你发现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你就要考虑自己是否做了下属可能做的事,那就把权分下去。”在一些学校中,比较明智的校长是民主型的,把各方面的工作分配给其他人去干,自己掌握全盘,协调各方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因而自己也就超脱一些。而另一些校长却不是这样人,他们一天辛辛苦苦,眼睛一睁,忙到熄灯,无论大小,无论巨细,事必亲躬,有的甚至越俎代庖,反而怨声载道,工作成效不大。原因就在于,他干了自己不该干的事,其他领导的作用、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样下去,下属成员必然能推就推,得过且过,个性受到压抑,才智不得发挥,这样的领导集体必然缺乏生机,工作缺少成效。
作风民主。办事公道
领导的作风对于影响带动教师的教风和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校长作风民主,实事求是,联系群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要专横拔扈,老子天下第一,一切我说了算;更不能拉帮结派,搞个人亲疏,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校长作风不民主,其他领导成员也就不会乐于与校长共事。长此以往,必然是影响团结,互相拆台,形成“内耗”,贻误工作。这种情况还象病毒,如果在教职工中蔓延开来,必然导致整个学校纪律松驰、人心焕散、教育质量下降的严重后果。在当前更要搞好校务公开,给教工一个明白,还领导一个清白,增加透明度。
豁达大度。宽以待人
校长心胸宽阔,就能在领导成员中形成心理相容的气氛,和谐协作,亲密无间,对待工作通力协作。心胸宽阔,才能充分发挥下属的长处,善于容忍他们的弱点。管理学家杜拉克说:“倘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者”。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在领导班子内部,人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人热情直爽,有的人冷静含蓄,有的人刚毅果敢,有的人谨慎持重。学校领导集体需要不同个性、气质的人合理组合,刚柔结合,宽严相济,校长要不断促进领导成员之间的了解、信任、谅解,达到同一目标下的团结。使他们畅所欲言,把意见摆在桌面上来,求同存异,便于选择最佳方案。反之,如果校长心胸狭窄,必定容不得不同意见,领导成员中就会形成互相猜忌,人人都留后手的局面。遇到问题相互推诿,议而不决,决而不断,工作就会敷衍塞责。当然,作为一个管理集体,不会风平浪静,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即便你的领导再出色,再有成效,也会有人不满意。“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要准备承受责难”“宰相肚里能撑船”“小不忍则乱大谋”,都是现代领导的格言。责难和抱怨在某种程度上是起积极作用的,美国《中小企业人事管理二十四条》中写道:“记住,如果没有不满,就没有改进。”同样,下属万马齐喑之日,必是领导失误之时。
校长要豁达大度,还表现在对犯过这样那样错误的同志,能善于揣摩体谅他们的心理状态,抚慰因犯错误内心受挫折而形成的心理创伤,要公开赞扬他们的成绩,而批评他们的缺点尽可能个别地进行,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创造让他们重新树立自我形象的机会,以唤起他内心世界的自尊和荣誉感,从而丢下思想包袱,发愤工作。同时,对其他领导成员平时要求严格,但是一旦工作出现失误,校长首先要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出问题,就千方百计地推卸自己的责任。
注意培养。提高水平
作为校长,除了领导一班人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外,还要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提高其他成员的水平,以提高整个班子的群体素质,使班子处于最优化状态。特别是近几年组成的领导班子,有不少人是从优秀教育工作者中选拔上来的青年干部,他们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工作热情高,干劲大,朝气蓬勃,有搞好工作的良好愿望。但缺少做行政工作的经验,缺少工作方法,在完成自己担负的工作时,往往遇到一定困难。这些信息必然要“反馈”在校长那里,校长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障碍。既要交给他们工作任务,又要交给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还要指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对于其他领导成员留下的“漏洞”,校长要及时拾漏补缺,善于补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不留“后遗症”。这样,即便下属成员处理的不妥,也不会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其他成员也会吃一堑长一智,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校长对下属的培养,重点要放在素质的提高上,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其政治素质;结合工作实际,学习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提高业务素质;组织他们外出学习、考察、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总之,培养接班人的问题,既是形势的需要,也是校长应尽的责任。
综上所述,校长以自己的作风,带动促进领导班子良好作风的形成;对下属成员,既要放手使用,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热情帮助,要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朝气蓬勃、团结向上、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学校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事得其所。
(作者单位:陕西汉中市勉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