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教研的定位及出路
2011-12-29侯晓玲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12期
去年暑假,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全体教师回校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为主要内容的5天教研活动,因为全校只有一台微机能上网,同时又无人精通信息技术,结果这次教研活动又“搁浅”了。痛定思痛,我在想,如何才能把“村小”教研做大、做实、做好呢?我认为“村小”教研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和特点,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制度激励促动力
部分“村小”的教学实际情况是:老面孔、老思想、老教法,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研水平同一些中心校、名校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落伍兵”。对此,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学教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一切措施促进教研工作的发展,做到“时间有保证,资金有支持,奖惩有措施”,对教研成绩突出的教师从物质和精神上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照顾,挤出有限的办公经费改善教研环境,坚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校本教研挖潜力
“村小”教研要立足本校实际,抓住主要矛盾,打破科目界限,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共同研究,整合教育资源,把有限的师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一段时间解决一个问题,同时要注意从小做起,过程求简,突出“小、快、灵”的特点,删除申报、审批、结题等环节,避免形式主义,不盲目追求“成果”,注重挖掘全校教师的巨大潜力。
校校联手成合力
这种教研活动一般由相近的2—3所学校组成一个教学研究中心,统一制订活动章程和方案。每次活动之前要针对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年级教师教学中共同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一个主题,将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集中起来,开展集体备课、上课、专题研讨等活动,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大家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样学校间既整合了教学资源,又盘活了教师资源,这种形式能使农村小学教研活动取得非常高的实效。
请“教”下乡借外力
当前许多地方都开展了以送“教”下乡为主的教研活动,但对于较偏僻的农村小学来说,我们不能一味地被动地坐、等、靠,应根据学校实际,主动走出去,请进来,邀请相关的专家、名师、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等到校来传经送宝,同时要舍得花钱买进一些课件、资料、光盘等资料,让教师学习、借鉴。
青年带动激活力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接受新鲜事物快,敢于创新,学校教研应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有效教研活动的突破口,尽力为他们提供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专业上更深、更精,促进他们尽快成长,走专业化道路,帮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他们一起克服前进中的挫折和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发挥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从而带动、盘活全校的教研活动。
“借鸡生蛋”求效力
相对“村小”而言,部分初级中学、中心小学教育资源丰富,特别是这些年由于改制和生源不均衡等原因,造成有的学校资源大量闲置。如这次假期培训,镇中心中学的微机就有几十台没有利用起来,又有两名专业计算机教师,我校及其他“村小”完全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取得同样的教研效果。加强与强校的联系,求得强校的帮扶,实现共同发展,这是部分“村小”比较务实的一种做法。
(作者单位:山东昌邑市都昌街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