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道形色生香的“开胃菜”

2011-12-29陈桂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5期

  如果把一堂好课比作是一场活色生香、令人精神愉悦的宴会,那么作为宴始的课堂导入无疑就像一道“开胃菜”。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导入有着赏心悦目的欣赏性,全情参与的吸引性、引人思考的启发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激情,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对此有颇多体会,现结合诸位名家的教学,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则。
  一、新
  学生不喜欢老生常谈,新奇的物象对他们的吸引度更高,所以教师应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中寻求新意,在套路中推陈出新,比如我们每节课必做的功课——板书课题,孙双金老师的做法就令人寻味。
  孙双金老师执教《拉萨的天空》,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孙老师先用白粉笔将“拉萨”两字写得较大,把“的”字写得较小,再用蓝色粉笔写“天空”两字,然后让学生猜老师这样板书的秘密。学生仔细一看,凝神一思考,马上就有了见解:
  “‘拉萨’ 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是为了突出这是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别的地方的天空。”
  “‘的’字写得比较小,提醒我们要读轻声。”
  “ 拉萨的天很蓝,所以老师用蓝色粉笔写‘天空’二字。”一个小小的课题板书,通过孙老师对其大小、颜色的巧妙变化,立刻别有洞天。这样的教学导入不光新奇,而且引发学生今后对教师板书的关注。
  二、巧
  《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不少教师都熟悉,全文围绕“听泉”的感受铺展开来,很显然教学着力点在一个“听”字,因为听,而生韵;因为听,才生情。特级教师李伟忠在执教时,首先在黑板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聽”字,“这是‘听’的古体字,仔细观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立即被激活。
  “听要用耳朵。”
  “不光用耳朵,还要带上我们的心,用心去感悟。”
  一个小小的古体字开拓出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令人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嗅觉。“巧”不但要形式巧妙,晓别人所不晓,见常人所未见,而且要观点巧妙,这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
  三 、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心”才会行动。对于抒情味极浓的课文,特别是诗歌、散文,可以“以情动人”,去激发学生的情绪;“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也可以用作者的情去熏陶学生的情,怀着与作者相同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与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人采用广角、标准镜头的切换,令课者、观者无不为之动容、为之动情。盖因王崧舟老师从课始就利用课题紧紧攫取住所有人的心:“当‘慈母’两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中会闪过怎样的画面?”意象与物象的水乳交融,从一开始就为课堂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围,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上建构的学习必然是愉悦而丰盈的。
  四、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这一点,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深有体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于永正老师执教《新型玻璃》,先从一段声情并茂的故事开始:“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故事讲完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调动上来了: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
  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以启动和活跃,从而造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这也是导入的一种方法。
  五、启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获,有疑问、有思考、有探索的课堂才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也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堂。
  《军神》这个题目很有特点,耐人寻味,“军”和“神”本是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范畴,作者为什么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呢?薛法根老师就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先聊“神”的形象、本领、特点,继而话锋一转,“刘伯承和你我一样,都是平凡的人,有血有肉,他不会长生不老,那他怎么会成为军神的呢?”问题的提出直接指向文本的精神内涵,引发学生深深的思索。
  好的导入设计就像一道形色生香的“开胃菜”,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入不是信手拈来,不是全盘照抄,它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它需要教师沉潜下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需要教师不断阅读,丰富阅历,广博知识,做到入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