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唇齿相依”
2011-12-29谢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5期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事实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却是“花开两枝,各显一处” 。很多时候,阅读教学只为 “理解” 服务,教师的立足点往往是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而对于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写作方法等,教师并没有深入探究。作文教学中,只重视引导学生调动其情感积淀,而忽视启发学生运用在阅读课上已积累的语言储备。课文是例子,例子意味着还有很多,例子意味着隐含规律,例子意味着是一种示范。因而,语文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契机,巧妙地捕捉这些例子里的写作规律进行作文教学,潜移默化地进行作文铺垫,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唇齿相依”。
◆写作模式常谈
崔峦说:“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怎样写,大多能够从阅读中领悟到。凭借课文的例子,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巧妙地将文章的写作模式有机整合并灌输给作文刚起步的学生。比如苏教版六上第六组教材都是以介绍“名人风采”为主题的课文。语言表达上虽各有千秋,但是殊途同归,都是运用一人一事,以及在典型实例中体现人物的品质的写作方法。《詹天佑》通过其主持修筑成功了京张铁路故事来展示人物品质,而同样是写人的文章《钱学森》却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旁白的补充来展示钱学森的拳拳爱国之心。因此在这一单元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讨论写人文章的共性特点等,引导学生将这一组写人的文章前后进行比较。让学生真正领悟和运用写人文章中一人一事的写作方法。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些习作要领应该是看得到的,摸得到的,学得到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引导学生感悟优秀的文章、精彩的语段时,还要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作模式,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就像是给他们 “写作”安装上“导航器”。
◆写作技巧巧谈
写作技巧就是表现的技巧、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手段。苏教版教材单元主题明确,我们在引导学生关注同类文章的相同点之时,也要与学生共同感悟每篇文章的写作技巧。事实证明,我们的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并不需要老师多大的引领。为此,我们完全可以多花些时间与学生感受作者写作的技巧,引导学生反思,引领学生感悟。例如苏教版第十一册《麋鹿》一课是一篇科学小品,可为何又有开头的一段很漂亮的景物描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妙处?同样是写人的文章苏教版第十一册《钱学森》这一课的开头与《詹天佑》一文的开头有何区别?《安塞腰鼓》一文中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在写哪一类文章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反复的句式?苏教版第九册第五课介绍法布尔对昆虫着迷,为何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这个题目有什么特色?等等许多有关于文章写作技巧的问题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追求学生们有完整的答案,但是也许就是这些问题引领着他们懵懵懂懂地打开习作的大门。学生们将从阅读中明白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道理,日积月累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上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写作技巧的角度与学生共同分析、感受,才能真正发挥教材的写作示范作用,才能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虽然学生对这些写作技巧未必能运用到位,但是教师恰如其分的巧妙点拨,将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的“写作”插上“隐形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 写作情感重谈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和凭借。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对作品进行欣赏品味,从中获得思想情感的升华与精神个性的自由发展,这也是叶圣陶在文学鉴赏方面为我们所提供的积极启迪。学生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后,阅读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影响,自己的情感也会不由自主的丰富起来。有了这种情感的积淀,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就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体验,作文时就不至于写假话、空话、套话。例如,苏教版第十册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由于作者萧红在行文中处处流淌着儿童的童真,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此文时,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许多学生在阅读此文后,童趣被激发,在后续练笔《我的七彩童年》时,往往就能我笔写我心了。苏教版第十二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教学中在与学生感受刘老师用圆木棍支撑自己上课的情景时,刻意再追问学生,这一根圆木棍仅仅是支撑刘老师的身体吗?还支撑起什么?让学生们从情感的深层次感悟,从内心里涌起对老师的崇敬之情。由于学生们有了这种情感的印记,他们在生活中对于那些身残志坚,有顽强精神的人就会感触尤深。这种在阅读教学中所造成的情感与灵魂的震荡可能是终身的。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就得到了升华、积淀。这种积淀将会使学生的作文情感渐渐地丰富起来。
古人强调“劳于读书则逸于作文”。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因而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为作文教学搭设桥梁,埋下伏笔,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唇齿相依。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