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1-12-29郝晓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1年5期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一盏明亮的航标灯,即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为有效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只有教学目标适宜学生,教学生不懂的,讲学生不知的,练学生需要的,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如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认真研读教材,整合优化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所以,教师应该潜心研读教材,抓好教学目标这一支点。
前不久,我参加了江苏省第十二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一位教师执教了《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历了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后,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亮丽的风景,赞扬了这株柳树顽强的生命力。教师在备课时,将“品味课文内容,聚焦重点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想象和对比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感悟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在梳理清楚文章的整体结构后,教师围绕着学习目标,聚焦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心中建立柳树“巍巍然”的形象;让学生结合语境,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柳树在恶劣环境中艰难的生存历程,从而感悟柳树顽强向上的精神。在这样具体、明确的目标指导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想象、交流、感悟……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实效性。
二、 凸显主体地位,紧抓语言训练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学生体现出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清晰明了的课堂教学目标。
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找准教学目标的起点,引导学生探索未知世界。语文课堂始终姓“语”,太多的形式、太多的喧嚣,过分强调过程与方法,早已离弃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语言文字训练在语文课中应该“当之无愧”地居于首位。以往那些让音乐、动画、课件充斥课堂,脱离语言训练,流于形式的课堂是不可取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我们要指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注重对文字的积累运用,引导他们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文本蕴含的情感。教学二年级下册《问银河》第二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要掌握好问句的朗读。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语言训练。3.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远大志向。课堂上,我带着学生流连于文本之中,让他们抓住一个个字眼走进神秘的银河。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入情入境,绘声绘色地读,课堂的朗朗书声散发出浓浓的语文气息。“在清澈的河水里,还可能有什么呀?”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银河里自由遨游。“有五颜六色的金鱼,有形状各异的鹅卵石,有岸边排排树儿的倒影……”一张张童真的小脸,一个个稚嫩的声音,一句句富有思想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关注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细致入微地引导,还用担心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吗?
三、 把握年段要求,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而小学阶段的语文目标又分为三个阶段,不同年段的教学重点又各不相同。反思我们的课堂,阶段目标不清楚,教师在课堂上总是用尽心思去分析内容,讲得眉飞色舞,生怕说得不彻底,而对于教学目标却关注得很少。长此以往,语文教学在远离年段目标这条路上会越走越远。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我认为,只有细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正确领会其中的精髓,我们才有明确的方向,才能看清前方的任务,课堂教学才能在核心的引领下步入有效、高效的理想境界。小学高年级段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品味细节,已体会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既有深厚的情感,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的复杂心情时,教师引导他们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世界,联系课文内容,以“大黑骡子啊……”为开头,为彭德怀写一段真情告白。此处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深层思考、真情实感流注笔端,倾诉纸上,这要比课堂上那空洞的对话精彩、有效得多。
有效、精彩的课堂源于教师对文本的准确解读,源于学生有一片自由驰骋的天地,源于教学目标这盏明灯的领航。只有真真切切地把准教学目标,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平实的语文学习中养成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我们才能完成语文教学的使命。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