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产转型 发展服务经济 努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2011-12-29兰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北方经济 2011年21期
推进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也是兰州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要内容。结合政策咨询研究和工作实践,现就兰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交流。
一、推进“三产转型”、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优化调整兰州经济结构的战略选择
转型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经济,工业化后都走上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必由之路,经济社会才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发展。例如欧美日和世界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的达到80-90%,低的也达到60-70%。兰州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7年国务院出台实施《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后,我市的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格局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已进入第三产业领跑GDP发展的新阶段,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极。但是,兰州服务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和兄弟城市相比,仍存在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型业态尚处于起步阶段,高端服务品牌相对较少,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化程度偏低,城乡发展不够均衡,调控能力相对较弱,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等,直接影响着兰州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只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紧紧抢抓后危机时代产业重新分工、承接地区产业转移等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战略性机遇,努力把兰州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强做精,培育发展成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打造产业新优势,形成新的产业支撑,才能破解当前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和一系列困难问题,实现传统投资拉动增长型重化工业城市向宜居宜业新型服务型城市的重大跨越。
当前,兰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条件。国家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着力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使得我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面临良好宏观环境;国务院办公厅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甘肃和兰州的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把兰白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为兰州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带来新的政策机遇;国家批复甘肃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有利于加快低碳经济、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格局;兰州正在开展的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创业型城市及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也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创业环境,有利于优化要素流动和配置,推进技术创新和引领支撑,促进城乡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发展;兰州综合性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未来将有兰渝铁路、兰新第二双线、包兰复线、宝兰客运专线等10个方向的铁路在兰州交汇,有利于兰州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沟通中西、连接中亚和东欧的物流集散基地;1994年我市开始多年国家商贸中心试点城市的建设,近年来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每年一大批重大商贸项目的深入实施,2010年又开始全国标准化菜市场、家政服务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建设等,为加快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努力抓紧抓好机遇、用足用活政策,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上,瞄准着眼点、把握着力点、抢占制高点、培育增长点。
二、推进“三产转型”、加快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根据新的形势和“十二五”发展的需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我市提出了“再造兰州”的发展战略,就是跳出老城建设新区、跨越发展再造兰州,全力推进兰州新区开发建设、2个国家级开发区增容扩区,以及8个县区的产业园区建设,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在城区面积拓展和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兰州。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是实施“再造兰州”战略的总抓手,而现代服务业又是多元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兰州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在“现代”上做文章,就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也就是提高产业质量效益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服务业”上下功夫,就是在“转型”升级的同时,做大“总量”。
在转型发展的思路目标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为主线,依托兰白经济一体化、兰州新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型服务业、知密型服务业、生态型服务业、人本型服务业等“四型”服务业,全面推进第三产业提速发展、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与省会城市地位、山水城市品位、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定位相适应,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大分工、产业大转移、产业大承接、经济大循环,影响辐射省内乃至西北地区,保障城市农村生产生活,多业并举、优势突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辐射面广、吸纳劳动量大、税收贡献多、外向度高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由商贸大市向现代服务业强市的跨越。力争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5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占GDP比重的60%以上,占非公经济比重的65%以上,从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口比重的60%以上,创造的税收占全市财税收入比重的60%以上。
在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上,充分发挥兰州的区位、交通和市场集散优势,协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连接东西、沟通南北、辐射中亚西亚的西北现代服务业中心。一是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结合城中村、棚户区、国有企业危旧房和城乡结合部改造,注重引进战略投资、先进业态和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购物区(CSD),积极发展特色商圈。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培育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省会城市物流辐射范围。三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重点发展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业,加快发展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商业代理、消费信贷等金融服务,积极引进中外金融机构,争取兰州银行尽快上市,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四是培育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中介、外包等新型服务业,争取承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引进国内外组织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服务中心,推行服务外包等贸易新模式,鼓励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评估、广告等服务业。五是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用服务业,重点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事业及社区、家政、养老、房地产和物业服务。六是完善城乡便民服务体系,推进社区菜市场、放心早餐和农村便利超市、农资超市及农产品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夜市、特色商业街、风味小吃街等大众服务业。七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按照国家把甘肃建成文化大省的要求,充分发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交汇的优势,以黄河为载体和平台,打造“黄河明珠、山水城市、丝路重镇、水车之都”的城市形象,发展壮大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产业,把兰州建成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节点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
在转型发展的路径手段上,主要是提高四个竞争力、实现两个对接、促进两个转变、用好四个手段、走好四条路子。四个竞争力是,千方百计提高城市的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设施竞争力。两个对接是,在发展上与时代步伐对接、与现代经济对接。两个转变是,促进国民经济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方向转变。四个手段是,以企业转型为基础、以产业转型为突破、以城市转型为依托、以社会转型为落脚点。四条路子是,大力发展现代型服务业,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培育知密型服务业,在加速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生态型服务业,在不断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上实现突破;不断完善人本型服务业,在加快构建城乡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三、推进“三产转型”、加快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推进“三产转型”、加快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繁重,任务艰巨,必须采取得力保障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一是制定规划,引导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高起点、大手笔编制《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发挥推动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抓手作用。各县区按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功能互补、适当错位”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类规划。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和工作职能,编制涉及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规划。制订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建立现代服务业项目储备库。形成全市上下贯通、左右互补、衔接一致的规划体系,指导我市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二是整合资源,全面实施现代服务业项目“引爆”战略。以大项目作支撑,以好项目为动力,筹划、论证、筛选、凝炼和实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一系列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结构、完善业态、升级转型、全面发展。近期重点建设青白石白道坪、金融总部基地、九州生态园、国际商贸中心、甘肃国际会展中心配套、庙滩子城市商业次中心、甘肃财富中心、甘肃飞天文化产业大厦等商贸综合体项目,进一步增强对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支撑力,促进服务业的提质升级。
三是配套政策,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扶持配套政策,在资金投入、税收、用地、水电气使用和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使现代服务业企业享受先进制造业企业同等政策待遇。强化各级服务意识,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项目“一站式”服务和审批“绿色通道”;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投入,设立市财政引导资金,积极扩大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服务业的发展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