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研究不妨从“课后反思”入手

2011-12-29梅志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1期

  一直以来,提到教师做教育研究,就会想到搞课题。一个教师不搞几个课题好像永远不能称之为研究者。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教师而言,研究不一定要搞成课题的形式。真正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也只有根植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实际,才能焕发其生命力与价值。因此,对于每一位想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来说,不妨先从课后反思做起。
  课后反思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活动中的疑问、体会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提出改进措施,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课后反思不同于简单的课后小结,它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为高效教学策略建立可靠的依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教师通过书写课后反思,一方面可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以期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另一方面可以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地结合,提升施教者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水平。
  但是,学校在对教师的备课笔记进行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后反思流于形式,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后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问题入手。
  1 课后反思要善于发现问题。在上完一节课后,由于是自己亲历的四十分钟,个中感受自己最清楚,也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写课后反思时,首先要把这些问题揭示出来,问题是反思的起点,没有问题,反思就无从谈起。我们不反对对课堂出现的情况进行描述,但如果仅停留在叙事上,而没有就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提炼出问题,这样的反思是不深刻的。
  2 课后反思要学会分析问题。看出了问题,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到共性等不同角度进行,如果自己经验有限,有时可借助同事的经验帮助分析,甚至可以请教专家。
  3 课后反思尝试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之后,如果不借助其形成新的有效的办法,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穿新鞋走旧路。要让课后反思有效起来,首先要确立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改进而反思的观念,反思并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后,力争在短期内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尝试解决问题是进行课后反思必须达到的目标,否则永远会陷入问题的泥潭。
  4 课后反思要经过实践检验。实践出真知,解决问题的方案一定要经实践进行检验。检验的途径可以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将思考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其他教师,看看是否经得起检验。不管是谁在检验,自己都要进行跟踪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才能深刻。
  如果每节课都能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以上几个要素进行课后反思,看起来没有课题研究那样严谨规范,但的确能促进教师深入课堂细节,提升老师研究水平的提高,并且能通过一个人研究带动整个群体的研究。课后反思也必然会从形式走向内容,教师的研究就会真实、平实并扎实起来。
  问题是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实践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形式。诚然,研究不只是反思,反思只是思考形式的一种。但通过课后反思这种形式,看起来离课题研究远了,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江苏溧阳市实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