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管理及优化策略
2011-12-29丁桂香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1年1期
初中阶段虽然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但是这一阶段的教育但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又要为地方高中事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新生,这本身就给教学研究和质量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实践也告诉我们:要切实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关键一点还必须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地方教研室要发挥教研的多种职能,提高初中教学质量
1 发挥培训培养职能,提高初中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旧大纲旧教材到新课标新教材,要适应改革的需要,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前提,而初中教师素质的提高又显得尤为迫切。培训、培养初中教师,提高其素质是教研机构当前的一大重要任务。
教研部门对教师培训,有别于教师的一般进修和学业培训。除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外,它主要是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增强教师直接作用于课堂并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力度。因此,从教研角度开展培训活动对教师形成教学技能技巧、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直接作用。
2 发挥教学管理职能,促进初中教学效果提高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特有的三种基本因素”。课堂教学则是这三种基本因素产生有机联系的载体。所以,教研室对学校业务指导重点是,导教、导研、导课堂规律及其结构的优化。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最直接的途径。
3 发挥评价职能,实现教研对初中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质量实施评价是教研室的又一职能,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侧重实现阶段性目标的过程,后者侧重于阶段性目标的结果。其评价目的对教师的阶段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阶段学习质量作出优劣判断,并通过信息反馈,让学校了解教学管理中的弱环节,及时增添管理措施;让教师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针对问题,调节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素质特点和学习状况,改进学法,长善救失,弥漏补缺;通过评价让学科教研员掌握学科的质量状况针对教学实际问题,提出对策,以实际教研对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
学校要实施一定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课堂中要体现“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开启学生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教育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更要育人。要提高学生明是非、懂事理的能力;要教给学生与人相处的技能和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传授学生与困难、不良情绪作战的技能技巧,形成积极的处事态度,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对于各种类型的差生,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学习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制定改进的措施,并授予有效学习的方法、技能;对于品质差的学生,要根据知、情、意、行方面的问题,寻找相应的教育措施;对人际关系差的学生,要授予他们与人相处的技能技巧,善用换位思维方式来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对自信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其长处和优点,并得以展露表现,增强他们自信心。
2 自主学习策略
学生能否自主学习是其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能否实现教学状况优化的重要策略。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讨论与设计,学生能自主地确立学习目标。我们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保证在课堂中有效地组织探究合作学习。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钥匙。学校专门在开学初两周内对学生上学法指导课。
(3)确立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合作与独立、合作与竞争的一致。要求作业独立、思考独立,不同质成员间加强合作,同质成员间平等竞争。
(4)引导学生对自身认知策略、学习活动、学习结果进行自我监控。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哪些是有效的,那些是需要改进的,使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特点,以提高学习效率。
(5)建立一种新型班级管模式。要向自主学习方向转变,班级管理模式应做相应的调整。我校逐步行成以学生为导向的纪律约束模式,建立积极的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传统管理中,班主任采用的是一种“武断纪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的管理角色是警察、法官和陪审员,享有“官兵捉强盗”的权利。这种管理行为虽然阻止了当时的违规行为,但并没有教会学生今后如何约束自己。它不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有责任管理自己的行为,创设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这会对课堂带来很大的冲击。班级管理者有必要致力于引导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思想、选择、行为的合理性并为之负责,以成功地建构自主学习的生态环境。以学生为导向的纪律约束管理模式,把班级理的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约束自己。该模式的特点是:注重问题的解决、师生权利共享、反思式的提问和行为纠正。
3 情感共振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协调体现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融洽上。当师生之间情感和谐,达到共振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一是要求教师做到教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并有意识增加与学生的接近次数,缩短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教师教学用语风趣、幽默,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性为主,减少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压力。二是做到师生人格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做不说有伤学生自尊心的事和话,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大胆质疑,积极采纳学生的正确意见。
(作者单位:吉林公主岭市十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