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
2011-12-29傅新龙郭晶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0期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的那个正确目标。它是一种稳定的个性品质或性格特征。认知心理学研究证明:自信心是学习动力系统的支撑点和调节器。首先,自信心影响学习者的选择、接受和努力的程度。其次,自信心影响情绪反应和学习准备状态。再次,自信心影响坚持性和意志行为。而现在,有许多学困生并非由于缺乏应有的学习能力,而往往是因为缺乏学习自信心。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点滴经验,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善待学生,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前提
学校教育是学生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后谁也不好保证是什么情况,我们对学生的成绩不能看得太死、太重,善待学生,给予他们期望,使他们满怀信心地不断成长。如何做到善待学生呢?笔者认为:
1.用真诚的爱,理解、宽容、感激他们
用教师的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抚和尊重,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价值,坚信“我能行”。
2.学会赏识学生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能够得到他们的信任,从而树立信心,激发渴求知识的情感。
3.寄予学生适度的期望
教师要根据实际,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增强其自信心。
二、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根本
“失败是成功之母。”若屡遭失败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我否定,易使“我不行”埋入学生心底。笔者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更符合现在成长中的学生。因为,当取得成功后,自信心可以成为学生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不断取得,心理因素也会因此得到优化,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因此,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好办法。作为一线老师,首先要相信我们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敢于放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关注学生的差异,经常进行引导,传授给他们不同的方法,给孩子们创造各种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成功。
三、适当评价,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助力
对于学困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基础差、底子薄,在学业上取得某些进步时,与班级中其他同学比较,他们仍是学业上的失败者。因此,教师要注意,单一的评价方式会逐渐丧失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放弃学业,走向调皮捣蛋、不务正业的不良状况。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区别对待的评价尺度,促使他们经过努力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自己的进步喜悦,使他们自信心增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
总之,让学生在自信的环境中学习,善待学生,多给学生机会,注意评价的尺度,可以促进学生快速、坚定地走向成功!
(作者单位 山东青岛市胶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