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枝头春意浓
2011-12-29孙娟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0期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美术教育如何在传承艺术本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担负起现代教育思想所赋予的育人重任,如何采用更具综合性、实效性的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整合多种教育因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此次银杏工艺画展就很好地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能力的平台。
一、接任务
2009年9月10日——教师节那天我领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即为溪口镇桕坑村准备一个银杏工艺画展,从接受任务到展览具体时限为一个月,展出作品数量定为一百多幅。这对本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尽管以前为学生搞过小型的作品展览,但这么大型的活动,而且是有特色的活动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怎么办?想找各种理由推掉此项任务,好像很不切实际;想想这也是让学生认真实践的好机会,只能鼓足勇气向前冲了,而且就当此次画展是对自己和学生的能力的审核与展示吧。
第一次面对这么艰巨的作业,同学们的反应都一致——兴奋、紧张,个个哭丧着脸。(三5班王锦燕:“老师的这项任务蛮新奇的,我脑子里满是灵感,不过真要做到却无从下手。”)
二、找方法
我面向学生,规定他们完成一幅作品,这幅作品的主题、内容、形式由自己决定,但是作品的制作材料必须用到银杏叶与银杏果。为了发挥学生的创意空间,我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创作:
1.内容题材: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人,或是喜欢的动物、植物,或者是风景,也可以是器皿或抽象的形象等为题材,只要是生活中见到的,脑海中想到的,都可以进行创作。
2.作品的外在框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自然形。
3.特殊制作方法:具体制作时可以用排、嵌、堆、叠、卷等方法去制作。
学生的各种灵感与创意思维被开发:三3班蒋艳:“我的灵感来自一张照片,决定将用银杏叶、果来表现今年暑假去杭州的见到的美丽风景。”三5班王锦燕:“无意中我发现了教科书中的一幅插图——蒙古大草原,我就觉得这个很符合我的感觉,因为我很喜欢绿色,它代表着生命和希望”。
三、多鼓励
当我把要求一说,学生们的反映如我所预料的那样,一片哗然,“老师你就让我们班的某某去做吧,她以前画画很好的,我们就不参加了……”
面对学生们的无奈、焦虑,我意识到那一刻最要紧、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给他们以十分的鼓励和信心,不能还没做就认输。我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在老师的眼里你们就是天才,只要给大家一个平台,你们照样能亮得很精彩。我们这次的画展数量较多,不是仅仅靠几个人就能完成的,我们得集体行动,大家和老师一起行动起来,把这个艰巨的任务扛起来。我记得在上海的某所中bWMAiRHRSwfi08wtyCKgCg==学看到过一些用蝴蝶的翅膀做成的工艺画,用长筒丝袜做成的蝴蝶,非常的漂亮,那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人家大城市里的学生就能做的这么好,我们农村里的孩子却做不成呢?”有一个学生马上回答:“他们比我们聪明呗。”我看着他说:“你怎么知道他们比你聪明呢,你也同样很能干呀,你不这样认为吗?只是你还没有具体行动罢了,对吗?”那位同学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继续鼓励着:“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敢于动脑、动手,敢于实践肯定也能做得很好。这次就以画展来作为平台来挖掘和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吧,好不好?”下面回应的声音很轻微,我再次有力的提问:“能不能行?”“行……”声音大了些,“自信一点,我要你们肯定地说。”我再次要求,“行!”——强而有力的回答。
四、化压力为动力
在我的鼓励之下,学生开始集体行动起来:
1.三3班蒋艳的制作过程:先用一张黑色卡纸作底色,再挑选几片最像莲蓬的银杏叶,把它们摆放在卡纸上,调好远近,再用胶水贴到卡纸上,这其中最难的就是把银杏剪成各种小动物,如蜻蜓、鹅等,最后用颜料将它们上色,用记号笔勾出轮廓。
2.三6班江超余的创作过程:这次银杏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在我逛街时站在斑马线上,等待红绿灯时,看着一个个行人用伞遮着太阳过马路,我把这个情形记录了下来。首先我准备好工具:剪刀、双面胶、彩色卡纸、绳子、白胶、银杏叶、银杏果等,先在折成框的卡纸上打好形状,然后把银杏叶剪出形状,黏上双面胶,贴在卡纸上,最后再用水粉颜料涂在银杏叶上;等它风干,作品完成。
五、出作品
虽然我规定了大批的学生参与创作,但是说不担心,那是假话。我担心小家伙们会临阵退缩、半途而废……然而当我收到最先完成的银杏叶作品时,我的忧虑与不确信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激动与惊喜,此时我才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特别是三8班龙娇同学的立体作品《瓶花》,色彩是如此的绚丽,造型与画面组合得是如此巧妙,真佩服小作者的巧手。还有男生夏晨挺的作品《出淤泥而不染》,其构图,点、线、面、色的协调搭配之技法一点也不逊色于女同学。有了这些优秀的作品作后盾,我更笃定了这次画展的信心。我相信我的学生们会做得很好,通过分析优秀作品的制作工艺、颜色搭配以及材料的合理利用组织来开拓学生的创意思维。这一招果然有效,在我高度的鼓励、赞美、宣传下,积极参与制作银杏作品的学生愈来愈多,同时作品的质量也明显的提高。可能因为没有限制作品的内容与制作方法,结果作品的形式各种各样,有平面的、浮雕式的,也有立体式的;题材上有人物类、植物类、风景类、卡通类等,还有其他类型(如下图):
六、小展示
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在制作方法上有相近的也有大相径庭的,即使是同一个题材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多彩多姿,面对着如此丰富多彩的作品如果让我一个人享受那份快乐,显然太自私了,所以我指定了一个时间把所有的学生作品都搬到了学校大操场的乒乓台上进行展示陈列,同时集合所有的小设计师进行集体合影。
七、开画展
10月17日那天,我和我的学生们把我们的心血与成果正式布置在桕坑村的大礼堂内,通过一天的编排、罗列、分组与悬挂,终于把大礼堂给装扮得漂漂亮亮的。这中间少不了学生们的参谋、策划、劳动与付出。看的出能亲手摆放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脸上也全是自豪与骄傲。
当地村民也说:“你们做得真好啊,咋想出来的呢,花了很多的时间吧。”
学生夏聪回答:“花了不少的时间呢,主要是想的过程比较长,想好后找材料也比较花时间,我就因为找不到藤条,只好用牙签代替了。”
八、对活动的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我发觉学生在准备、制作、参展的整个过程中发现了美、欣赏了美,也激发了他们喜爱美、追求美的激情。使他们在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共鸣和喜悦,知道了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而其意义在于:
1.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亲手制作,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2.陶冶了情操,拥有了成就感。制作过程很愉快,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使之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3.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艺术活动,尤其是美术活动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本次活动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4.“艺术来源于生活”,在教学制作中,启发学生认识生活,启发他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以及鉴赏艺术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作者单位 浙江省奉化溪口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