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忠实的摆渡者

2011-12-29李晓雯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0期

  摘 要:古诗词凝练而含蓄,言尽而意无穷,由于诗歌语言的特点,以及学生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局限,有些诗句很难引发共鸣。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摆渡者”,让学生饱览沿途的“山光水色”。那么,如何做一个“忠实的摆渡者”?从悉背景、品内涵、厚底蕴三个方面可作简单的思考。
  关键词:课堂;摆渡;古诗教学
  
  翻阅《中国青年报》,一段厚重而感人的故事烙在我的心底。辽宁省碑沟小学的王勇教师,20年如一日,把住在河这边的孩子送到河那边去上学,到了傍晚放学时,再划着船,把他们一个一个送回家。在孩子们的这条求学的路上,留下了他一串串艰辛的脚印,一茬茬的山里孩子长大成人。
  他是一个忠实的摆渡者!
  近段时间进行古诗教学,发现学生即使在小学阶段背得滚瓜烂熟的古诗名句,竟然有很多同学不知其内涵。显然,作为国学精粹的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由于古诗语言凝练、含蓄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局限,很难引发共鸣。作为一个教师,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引领学生“摆渡”的过程。
  做一个古诗教学的忠实摆渡者!
  那么,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帮学生摆渡到成功的彼岸呢?
  我想,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在古诗和学生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通道,架起由此及彼的“桥梁”。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双翅”,在历史的长河中跨越古今,漫游中外。
  一、撩开文字浮面的轻纱,穿越古今,一探一究悉背景
  《礼记·乐记》亦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