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初探
2011-12-29项正巧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活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革新精神,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就如何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力求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课程资源,开展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细心观察,会学说话
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学说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生能获得很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平时经常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生活,开阔视野,通过各种媒体,了解社会。如学了《长城》,就请登过长城的同学上台介绍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使其他同学通过想象,产生了一睹为快的欲望。
2.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语文与生活是同在的,语文离不开生活,语文能力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得到发展。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之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生活的品味。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让他们的能力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同时在体验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根据社会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1.融入社会,展示个性
社会生活是学习语文丰富而又广阔的园地。要学习语文,必须把学生引向社会的海洋。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入生活,在积极的言语需要中学语文、用语文,使之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为今后更好地走进社会,创造自己的生活打下基础。
如“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期间,我组织学生收集图片、资料及收看电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如此一来,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宇航员如何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引发了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学科整合,培养素质
语文并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因此,我尽可能地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语文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时,我给学生放映了海面上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海滩的贝壳、海龟;海岛上的鸟、鸟蛋、鸟粪。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们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作文课上,我让学生结合习作内容画各种植物,画可爱的动物……一幅幅展现学生个性的画,无不体现学生独特的创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达到学生乐学、乐写的新境界。
三、开展班级管理,提升语文素养
1.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充分利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进行教书育人。经常利用晨会、班队课,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科学家们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还时常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榜样。如让班上学习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找学生个别谈心,以爱心、热心感化学生,使他们从榜样中吸取力量、获取源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
2.关注个性,促其发展
现在的学生较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通病主要是生活较懒散,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劳动观点弱,缺乏锻炼。如我班有个学生平时淘气贪玩,常和同学打闹,影响了班级荣誉。学生都很烦他,每次一听到告状,我就又气又急。经过耐心寻找原因,发现他自控能力很差,但动手能力强,在各项活动中处处表现活跃。因此,我采取激励的办法,抓住有利时机帮助他转化。后来,他参加县劳技作品比赛,获得了二等奖。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我对他及时表扬,鼓励他扬长避短。从那以后,他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实践证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时代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既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又提高了分析、创造能力,真正达到了展示学生个性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浦江县大许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