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与学生友好的”新课程理念于数学课堂之中
2011-12-29欧荣昌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摘 要:数学课堂活动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这些都会更加容易得到实现和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和加强。
关键词:实施;活动教学;提高;质量
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具有活动性数学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发现: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它将更具有生命力,学生与数学学科更友好。
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参与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活动式的教学,而主体参与则是活动式教学的前提,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活动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出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参与感,让学生自主地进入问题的角色中。
2.活动载体生活化的原则
传统教学中的许多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脱离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塑造,课堂生活没有现实感。而新课程强调的是生活化的教材和生活化的内容,因此,作为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载体——数学问题应当是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一个没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数学问题,很难想象它会对活动主体产生多大的吸引力,一个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抽象数学问题对活动主体同样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当考虑那些贴近生活,同时在学生平时的活动中遇到过的图形、物体或者是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
3.活动载体的探究性原则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全盘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方法。发现探究是活动式教学的基本方式,因此,老师所提供的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载体——数学问题应当具有探究性和时代性,应当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内能探究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全体学生能参与对问题的探索、思考以及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过于复杂和深奥,使许多学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厌学。
二、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活动资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其中。如在二次根式的化简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园环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要在我校的长方形花园的对角修一条人行道,如果测得花园的宽为a米,长为2a米,那么这条人行道的长是多少米?(并要求学生课后进行测量)这样的问题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活动情境的教学中,建立新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