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与实践同行 理论和能力并重

2011-12-29张正峰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摘 要:“落实基础,跟进实践;稳固理论,培养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针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合穿插,通过适当的课时安排和调整,完全可以做到“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
  关键词:基础;实践;理论;能力;融合
  
  尊重课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知识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跟进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检验和巩固信息技术理论,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遵循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一、紧扣课本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材,这也是我们的学习核心,它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逐层地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应用、常用软件的学习和操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创新”等四大方面,首先要牢固掌握最基础和最核心的知识,才能做到前后互联。
  例如课本中介绍的“计算机的发展和构造、结构及组成、使用注意事项、基本的操作”等,这都属于计算机本身的基础知识,关系到以后的计算机应用,需要牢固掌握。
  此后,我们学习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及“常用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像“Office系列办公软件(或WPS),输入法学习”等,这是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掌握,达到这种程度,教学中可以协同跟进、提高能力。
  例如,学习了“Word,Excel和PPT的知识和操作后,教师要及时跟进,形成知识模块,要求学生用以上三种软件,分别编辑一篇文稿、一个列表、一个幻灯片等,写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同时提升能力,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二、稳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本模块指的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发挥和独创,步骤就是理论的稳固,同时跟进实践操作。
  例如教材中的“网页制作和编程基础内容”,像“选择结构和结构程序的基本简单设计”等,这两部分内容就是理论应用于实践操作的最好的课程例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让学生制订出符合要求的网页,一个简单的编程等等,将实践操作及时跟进,稳固理论学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就是知识的模块化学习,包括“知识和知识应用的能力”“理论学习和理论操作能力”等。教师在课堂中只要不断更新改进,就能获得更多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实录.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06.
  [2]走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阜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