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学生心理因素及对策

2011-12-29张国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摘 要:影响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学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师生教学行为等,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影响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之一。学生心理因素对思想品德课堂影响的几类问题实质是学生要获得一种主课上无法得到的补偿心理。教师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补偿;学习动机;好奇心;注意力;学习情绪
  
  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品德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思想品德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容乐观,影响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学社会环境、家庭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师生教学行为等,我就影响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之一——学生的心理因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心理因素对思想品德课堂影响的几类问题
  当前,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对思想品德课堂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类问题:
  1.学生将思想品德课程视为放松的、无所谓的副课,学生纪律松散,导致课堂教学组织难
  2.学生容易产生偏激的行为,如不能参与正常学习活动、发出较大的声响、捉弄他人,其他同学不能正常学习
  3.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同学之间聊天、搞小动作,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
  这些实质上是学生要获得一种主课上无法得到的补偿心理。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或学习上的压力,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调节、平衡机制。
  二、基于学生心理因素产生的课堂纪律的主要原因与对策
  1.不良的学习动机
  由于思想品德,只是传统教育上的一门“副课”,导致学生普遍轻视的思想,也因此产生了不正确的学习动机,把它当作一门为“主科”减负的放松课。
  [对策]主动与学生相互交流,尽可能利用一些课堂或课外时间,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品德的必要和重要性,纠正学生抱着无所谓的学习动机,激发其正确的学习目的,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大致可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种。外部动机的激发主要是创设条件,如获得奖赏、老师当众的赞扬、参与活动竞赛等方面,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内部动机侧重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培养对思想品德的求知、探索、兴趣等,求知意愿强学习的动力就大,效果就好,更容易激发学习动机。不可否认,游戏和活动是思想品德课的一种重要资源,我们可以在教学上,将游戏、活动和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放松心理需求。比如:在讲述多姿多彩的中外文化习俗时,课前,让学生搜集中外在衣食住行以及人际交往中的风俗习惯的资料,上课时通过“比一比,看谁像”的活动,比较中日、中韩等在人际交往中习惯的不同,体验多姿多彩的文化。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热烈。当然,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丰富的情感和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价值观。
  2.消极的学习情绪
  青少年的大脑皮质结构和机能方面发育虽已基本完成,接近并达到成人水平,但其意志力还比较薄弱,心理承受力不太强。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差,或学习方法不当,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经过努力后,却没达到预期目标,于是开始失望,学习情绪开始低沉、身心上产生疲劳。有些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采用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方法,在课外给学生请家教,剥夺了他们必要的娱乐时间,学习已异化成学生不堪忍受的负担,学生内心深处滋长厌学情绪,而且由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控,大脑容易疲劳,课堂上情绪低迷,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低下。当学生的自信心受挫,就容易产生焦虑、自卑、胆怯的心理。心理受损,则容易产生学习的抵触、抗衡等心理,甚至是与老师、同学产生冲突、破坏教室设施等消极行为。
  [对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视频”等。如设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导入,我首先播放一段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视频,使学生了解瘦肉精事件、台湾塑化剂等事件,然后让学生自己上网搜查它们对人体的危害,学生踊跃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找准学习的切入点,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调控教学的难易程度和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经过一定的努力后,获得喜悦,树立起个人的自信心,并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机,减少其他的课堂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上思想品德课的意义。
  3.流失的好奇心
  应试教育下的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以至影响学习。
  以上原因,集中体现在学生好奇心流失。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无力去改变一些客观因素,而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怎样在现有条件下,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促进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对策]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品德课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抛开课本上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学习品德课的最佳途径之一。如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体现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爱好和平、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药家鑫事件的争论认识到公平正义的重要、生命的价值;原重庆公安局司法局局长文强受到法律严惩体现党反腐的决心;“2010上海世博”成功举办,“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教师可以把这些新鲜的材料提供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关注、收集材料。如通过手抄报、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的积极性,满足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收获成功的喜悦。总之,只要活学活用,能面对全体学生的实际,思想品德课堂就充满了生命力。
  4.薄弱的注意力
  据中国关注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对中国青少年注意力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了全国五大区域的八大城市,调查对象是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当具体回答“能坚持多久集中精神地听课”时,结果不令人满意。在一节课中能坚持集中注意力30分钟以上的仅有39.7%,大部分只能坚持15~30分钟。近八成青少年承认在上课时“有时走神”。不难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难以持续集中,缺乏一种对个人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
  [对策]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各级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主动地学习。当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任务不相符合时,不仅使学生的潜能受到压抑,而且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受到影响。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做出即时评价,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并用发展的、鼓励的语言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鼓励、赏识等教育方式为主,我们在批评教育时,应注意不要直接的训斥,而要用舒缓的语调指出其行为的不当,这样避免引起学生内心的对抗,而是理性的认识和有意弱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关注其积极与进步的行为,如表扬后进生能够参与学习实践,并择机在班上展示其闪光点,让他们感到自己被老师关心、也有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调适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只要教师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就一定是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实验初级中学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