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1-12-29龙淑慧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与其他学科一样,初中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学困生。就初中英语学科特点来看,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滞后,没有给初中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由于硬件设施、老师配备等问题,英语教学工作不够深入扎实,个别学校甚至存在走过场现象。这些学生在升入初中后,由于基础不牢,学习吃力,造成英语学习困难。另一种,则是由于学生个人原因及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缺少兴趣,动力不足,成绩较差。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作为教师的重要责任。转化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学困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课题。下面,结合我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就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心爱护学生,勇于沟通,勤于表扬,多加辅导
相对汉语而言,学生接触英语较晚,加上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的方法特点不同,造成部分学生对英语有一种畏难情绪,缺少自信,导致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切实关心爱护学生,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学生亲近老师,就会消除畏难情绪,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1.勇于沟通
教师,应该有平等意识,对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不能居高临下,应该平等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了解学困生的心理,摸清他们学习英语的困难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
2.勤于表扬
表扬和鼓励是教师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手段。缺乏自信心,是多数学困生落后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他们心理素质脆弱的共同特点,多用鼓励,勤于表扬,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察觉并及时表扬,让学困生感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
3.多加辅导
学困生成绩不好的原因多种多样,老师应加强辅导,了解学情,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补缺补差。由于学困生存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认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抓不住重点,不能一步到位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积极思维,完成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必须对学困生进行易混淆词语的区别、概念的区分、重点语句再理解、再分析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
二、优化教学方案,让课堂教学成为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
1.课堂教学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转化英语学困生的主要阵地。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与学情,尤其是学困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思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顺利完成学和练的任务。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次施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学困生由于基础差、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跟不上教学的整体进度。因此,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特别要照顾到学困生,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注意难易得当。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较难的问题,先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学困生补充,两者都给予鼓励;对于相对简单的练习,例如认读单词、简单的句型等,可以让学困生多回答,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困生参与进来,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使学困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
3.合作学习,让学困生获得成功
(1)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确保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受益。教师平常要和学困生多交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变化,使他们意识到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不仅没被歧视、忽略,还被老师重视,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动力。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气氛融洽的空间,让学困生从同伴那里获得帮助,缓解焦虑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个体均是学习主角,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学生参与意识增强。小组合作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智慧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微小,只有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困生既可以从同伴那里分享到好的学习经验,同时也能体验到一种被人认同的情感,自信心增强,也更有机会开拓自我发展的空间。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指导者和评价者,教师要做到口勤、脚快、眼明、耳聪,及时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可取之处,并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还要善于发现合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适时排忧解难,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合作学习活动的质量。
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工作。教师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内外多下工夫:在教学中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精神压力及强化学习内驱力,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困的进步。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沛县大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