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辍学的原因
2011-12-29袁永忠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随着“两基”工程的实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教育事业蓬勃向前发展,学生们刻苦学习的同时,也存在着中学生厌学的现象,不容忽视。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以下几方面导致的。
一、社会原因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使各种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技能的人,都有事可干,有钱可挣,衣食无忧。而有些职业,就当前情形来看,不论打工者的文化水平高低,只要有力气或能做手脚活的人,便可胜任。在农民工找工作比较容易、而许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就使一部分家长,特别是农村、文化层次较低的家长,降低了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他们认为孩子学与不学是一回事。
二、家庭教育原因
农村家庭,通常是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在家抚养、教育孙子孙女。许多老年人没有文化或识字较少,他们当中部分人观念落后,教育方法过时。对待孩子疼爱有加,放纵有余。知识方面不能对孩子有所辅导,课外书之类不知道引导孩子买来阅读,有个别人却认为该读的书都学不好,还买这些无关紧要的书干啥?何况一本书几元、十几元、几十元不等,比零食贵多了。上了中学,孩子迷恋上网吧,同学过生日互赠礼品,有的甚至在餐馆大摆“宴席”,买手机、交话费等诸多开销,又使他们变着法儿向爷爷奶奶要钱。孩子发展到这种地步,怎能不厌学呢?
对于一些住校生来说,平时一周五天,整天与书打交道,难免有此疲惫;老师管着,也觉不爽。好不容易挨到周末,满心希望休息一下,喘口气儿,可回到家中,父母又唠叨让看书、学习,物极必反,压力过大,必然厌学!与此相反,个别家长却认为孩子调皮了,长大才有出息,所以从小惯着孩子,孩子有了什么事情,老师与家长交换意见,家长满不在乎,学习差了不管,表现不好认为正常。家庭教育无方,致使孩子学习下降,厌恶学习,恐惧书本,反感老师。
三、学校、教师原因
素质教育重能力,不重成绩,但教育质量的高低该如何评价?当前,由于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未完善,大概又因为“惯性”使然,学校和老师有意无意地仍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考分的重压下,痛苦呻吟,乐学变为苦学,苦不堪言,无法承受,发展至厌学!
四、自身原因
当今中学生,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经受磨炼少,造成他们意志力薄弱。到了中学,课程增加,学习上的困难增多,而意志力又不够,在通过努力而学习成效不明显的情况下,有些同学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走向厌学。
中学生出现的厌学现象很多,诸如对老师和家长的管教置之不理,逃学,进网吧,找借口到校外“看病就医”,其实是去逛大街到野外观光游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商量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取一些行为之有效的方法,如召开家长培训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知识传授与趣味性的结合,教学研究机构、学校、老师针对每一学科的性质特点研究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等,这样才有可能使厌学状况得到好转。
(作者单位 青海省海晏县金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