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的教师评价机制

2011-12-29梁宝珠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教师评价是提高教师管理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科学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素质提高的制度保障。通过教师评价,可以评判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忠实履行了应尽的职责,是否完成规定的相关教育工作任务,是否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评价制度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评价制度由于目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模式: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和发展性教师制度。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传统的评价制度。它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作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制度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很难激励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依然沿用的是这种陈旧的、弊大于利的传统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评价制度。它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建立在评价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
  一、教师评价制度的弊端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的应试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评价教师教学优劣成败的重要指标。教师只考虑学生的成绩好坏与否,缺失了针对社会发展的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使教师的一切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时数的分配、对学生发展的评价等都始终如一地围绕考试“指挥棒”进行。这种残缺不全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教师无暇顾及本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也无力开展真正的教学科研。
  教师评价制度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可能引发教师间的激烈竞争,竞争本是促进积极工作的动力,但过于激烈就会不利于教师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利于民主气氛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另外,从结构来看,教师评价目前还是一种自上而下、单向鉴定性的评价,即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或者是校长(评价)→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缺乏足够的信息和数据,随意性比较大。课堂听课搞突然袭击,经常依靠道听途说或者偶然见到的现象下结论。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系统,不但形不成良好的信息回馈网络,而且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如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的建议
  1.评价目标要明确
  评价不应只是一种结果,更应该是一种手段,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立一个衡量教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校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而不是只看成绩。
  2.评价标准要科学
  只有确立正确的教师评价思想,才能保证科学地设计和实施评价方案,才能正确地对评价方案进行合理操作,从而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功能,实现教师评价的目的。因此,在制订教师评价方案时,一定要端正教师评价思想,明确教师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学校在制订教师评价方案时,应该逐步明确以师德为首的内容体系。其中包括:第一,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学生,工作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第二,教师的法制意识。教师要依法施教、认真贯彻、履行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任务、要求和义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要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既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学科水平。在现代教育中,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知识。第四,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教师既要有很好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力,又要有极强的对学生群体的管理能力,家访及做学生思想工作、心理疏导的能力,还要有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第五,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业绩是指教师做班主任或其他教育工作的效果,学科教学成绩,教师著述、论文、报告、科研成果。在诸项评价内容中,应以师德和法制观念为首,在诸多评价中可采取师德和依法施教一票否决,如果出现了严重违反师德和违反教育法规之事,考核则为不合格。
  3.评价方案要多样
  (1)自我评价
  自评是倡导的主要评价形式,也是教师评价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它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情况作评价,客观地评定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课堂活动、复习考试等质量和效果,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表。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进而补充知识和提高能力。
  (2)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他们的评价往往更真诚、坦率。因此,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听取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的需求。教师可不定期地召开学生专题座谈会,气氛随意自然,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让他们畅所欲言,中肯地提出他们的见解,作为灵活性、过程性评价;学校还可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专题的信箱,通过写信的方式,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心里话;也可设计学生问卷,让学生通过纸面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的评价,从而达到教师评价的公正性。
  同行评价主要是通过听课、互查备课笔记和作业批改后的评议分析来评定教学工作过程和成果的。同行教师对课程很熟悉,有教学实际经验,能提出中肯的意见。
  (3)社会评价
  家长是社会的主要成员,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自己孩子在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促进家校协同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家长评价是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或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让家长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征求家长对学校和对教师的评价。针对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思想教育、班级纪律、家访情况提出他们的见解和看法,以便于教师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
  (4)学校管理者的评价
  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中,应参照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及社会评价情况对教师作出中肯的、公平公正的评价。学校管理者既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又要对其提出促进发展的建议。
  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在分别对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量等方面作出评定后,综合各方面、各个途径搜集的信息作出客观的、实在的总结性评价。
  总之,教师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完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学校管理者的努力,也需要广大教师的支持与配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评价机制会走出狭小的空间,日臻成熟与完善。相信有效的教师评价一定会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导向、监督、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能。
  (作者单位 河南省兰考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