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日知会对辛亥革命的作用

2011-12-29闫丽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摘 要:一百年前,在如火如荼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日知会应运而生。在日知会的影响下,湖北革命党人的思想日趋成熟,斗争经验更加丰富,日后领导了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日知会承上启下,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日知会;刘静庵;辛亥革命
  
  日知会是辛亥革命前湖北地区的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它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对于湖北甚至辛亥革命形势的发展却有深远影响。然而历史学界向来对日知会的关注不多,很多重要的情况仍然鲜为人知。
  一、日知会成立的基本情况
  日知会的成立与它的主要领导人刘静庵的革命决心和积极活动是分不开的。刘静庵(1875—1911),清朝末年的早期民主革命家。原名贞一,又名大雄。字静庵亦作敬安、敬庵,教名保罗,湖北潜江人,世家出身。少年时即博览群书,立志革新社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至武昌投湖北新军。次年与吕大森等发起组织科学补习所,因密谋响应长沙华兴会起义事情泄露被逐出营,科学补习所也被迫停止活动。
  日知会原为基督教美国圣公会武昌圣救世主堂的会长(即牧师)黄吉亭,于1901年在武昌开办的日知会阅览室。科学补习所解散后,刘静庵被当时的圣公会武昌圣救世主堂会长胡兰亭聘为日知会阅览室司理。刘静庵遂借日知会阅报室陈列革命书刊,传播革命思想,并联络反清革命志士,原科学补习所成员相继归来。日知会成立后,曾先后吸纳过数百名正式会员,受其影响的革命志士不计其数。
  二、日知会的主要活动
  尽管日知会始终面临着经费困难、人手缺乏、处境危险等不利状况,但是其活动仍是丰富多样且富有成效的。
  1.宣传工作
  日知会成立后,“会务发达,一日千里”。日知会最为出色的革命实践活动,还是艰苦卓绝的宣传教育工作,为以后的武昌起义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日知会的宣传活动一是游行讲演,二是秘密印刷和散布革命书刊。
  2.军歌之创作和流布
  在文华书院任教的日知会员余日章,为激励学生的尚武精神,与在该校国文教员的张纯一曾“以白话作军歌三百,以为军界学界革命之鼓吹,一时风行全国。”这在辛亥时期各地革命团体的活动中是颇富特色的。
  3.与同盟会的合作
  日知会成立后,会员分布于湖北省内外,甚至在海外也有武昌日知会员的活动。除省城武昌外,还分设日知会分会群治社和黄冈军学界讲习所,又在湖北施南设立分会。在湖南、南京、安徽、南昌和新疆等地都有日知会会员们的足迹,在日本东京的武昌日知会会员先后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在海外得知湖北武昌日知会的革命活动轰轰烈烈后非常高兴,派余诚为同盟会湖北分会支部长,前往武昌依靠日知会展开革命活动。4月,刘静庵、冯牧民率先加入了同盟会,不少会员亦随之加入同盟会。但是日知会与同盟会湖北分会在组织上只有合作关系,即后者借用前者从事革命活动,并无从属关系。甚至有些骨干分子也没有加入同盟会,张纯一就是其中一例。
  虽然日知会的革命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但是日知会的组织其实是相当松散的,为它以后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三、日知会的影响
  1906年12月,同盟会员刘道一领导的萍浏醴起义爆发。这就是当时轰动全国的“日知会”事件,因为发生在农历丙午年,所以史称“日知会丙午之狱”。
  日知会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对湖北地区革命运动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它比科学补习所前进了一步:“科学补习所侧重运动会党”,“日知会已侧重于军、学界,与会党联系较少。日知会的刘静庵、张难先、胡瑛等人都在军队中活动。”社会影响也比科学补习所大得多。它还培养了一批革命的积极分子,在以后的湖北革命运动以至武昌起义时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日知会革命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1907年7月,在东京的部分同盟会会员焦达峰、日知会会员孙武等成立了共进会。共进会负责人之一的李春萱把日知会的教训总结为两条(这些以后从反面又成为湖北革命运动的财富):第一,日知会曾经“专以发展军官为主”,但由于人数太少,成效不大。第二条:“日知会对革命宣传,多采取开会讲演的形式。敌人得以乘机潜入,日知会失败的原因也就在此。10月10日它们共同领导发动了武昌起义,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
  总之,日知会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在湖北革命史及辛亥革命中扮演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辛亥武昌首义作了思想和人才方面的准备。日知会是湖北革命的播种时期,没有日知会不懈的、卓有成效的宣传发动工作,广布革命种子,后期的革命组织的恢复、发展和壮大是不可想象的,正是日知会培育和造就了湖北的一代革命者。因此,1938年,日知会丙午党羽当事人之一张难先等敬立的《武昌日知会纪念碑》中说:“辛亥武昌义旗一举而天下景从,请社以屋,此诚当日忧时志杰揭橥革命、呼号奔走之效也,抑知植其基者,实为日知会。”
  参考文献:
  [1]曹伯亚.《武昌革命真史》前编.上海书店,1982:80.
  [2]张难先.日知会始末//中国史学会.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一册:565-571.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