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011-12-29蒲强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功能,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钥匙,更是人类不断进化、进步的重要因素。文明发展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大小。对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近年来,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著述颇多。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理教育是青年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地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质教育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无论是地理概念的建立或地理定律的发现,还是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思维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地理教学中,能力就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的认识。一般来说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最为重要。正如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里课程目标中所提出的:靠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可见,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坚实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终极目标。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成为我们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地理思维及其特点
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规律的认识的过程。
1.空间性
地理学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要求人们从广阔的空间上进行思考。所以说,地理思维具有空间性的特点。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2.区域性
地理自然环境各要素和人文地理各部门在某一地区的特殊组合,形成一个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区域特征。要求学生辨别区域差异,掌握区域特征。
3.综合性
人们认识某区域地理环境时,不是把重点放在某一要素或某一侧面的深入探讨,而是放在对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的整个地理环境系统的认识上。因而,在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时,要求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将每个地理环境要素和各个侧面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
三、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策略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地理直观教具与现实地理事物相比较小。能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容易建立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教具主要包括教学挂图、示意图、图片资料、地理模型、模具等。其中,教学挂图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能自己把握的虚拟空间,为想象提供场地;示意图主要利于理解某些具有动态发展的地理现象;图片资料、模型、模具主要利于学生形成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
2.教师画简图
教师利用边讲边画的示意性草图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从某个角度讲,这种草图比挂图效果更为有用,因为它的信息量少得多,不易产生干扰,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因此,教师画地理板图、简图不但可以突破难点,而且是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的桥梁。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可以化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