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

2011-12-29王荣健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摘 要:我国信息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对计算机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合当代计算机教育,从教学评价体系入手,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计算机;评价体系;改革;创新型人才
  
  社会的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素质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以知识传播为根本任务的教育体系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并具有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高校作为社会精英的培养基地,在计算机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时候却出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下滑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个人专业知识不牢固,创新水平与实践能力严重不足;高校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较为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
  二、当前教学评价体系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标在于更好地促进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我国以“应试”为主要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运行多年,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影响极大。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形成性评价重视不够。传统教学评价仅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终结性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在繁重的课程作业和考试压力下,忽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评价内容片面、标准简单。在现有评价过程中,对每位学生的评价内容过于片面,只以被量化的数值(如学生考试成绩、出勤率等)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而对整个学生群体则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考核,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创造力和潜力的挖掘;教学活动参与者缺乏有效交流与动态评价。
  三、新教学评价体系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按照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类型的需求,可用金字塔模型对计算机人才进行分类。处于金字塔顶部的是高端研究型人才,他们是计算机行业中的精英,对计算机的发展和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位于金字塔中部和底部的是大批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他们是计算机行业中人才需求量最大的群体,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具有特定的职业发展方向,是计算机行业应用领域的中坚力量。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应以创新型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计算机人才金字塔的中、下层,努力培养大批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从教学评价体系入手,建立契合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体系多元化、全面化。不以统一的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量化评价。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学习状况,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注重多种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将理论测试、实践水平、创新能力、学习态度等内容进行均衡分配,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建立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丰富教学评价内容。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改进;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增加实践环节在学业评价中的比例,以提高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探究型和开放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作为大学生,应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转变学习理念,把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素质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动脑、动口、动手,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巩固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的情况下,如何从实际出发,对计算机教育进行改革,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巨大的课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人才非常有益。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探索,努力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