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新课程标
2011-12-29孙雪萍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摘 要:人文性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呼唤全人格的教育。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将更重视人的发展。现代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美术教育教学应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并将教育教学活动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中发掘人文内涵。结合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谈了在美术鉴赏模块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新标准;人文性;健全人格;人文素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当代科学与艺术的综合融汇,美术教育之所以愈来愈被人们重视,是因为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学科,其学科的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在它的学习中更多地呈现出人的情感、开发着我们视觉思维的创造潜能以及关注人的和谐快乐。由此可以看出体现人文性是美术课程的特点,那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美术课程的人文价值呢?
一、认识人文的内涵及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特性
尽管东西方学者对“人文”的解释有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但其基本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即“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美术课程是指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二、了解美术教育中的人文体现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改变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教育观念,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其在美术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素养。个子矮小的西班牙画家米罗在学校学习时不大“循规蹈矩”。有一次老师让他以杯子、苹果为题完成一幅静物写生的作业,喜欢“求异”的米罗却完全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把画画成了“绮丽的黄昏”。于是,米罗被罚一周蒙上眼睛去上课,上课的内容是用手触摸实物,再凭自己的记忆作画……有意思的是,老师的这一“针对性”教学方法的结果却改变了米罗,大大激发了他对形体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后来的日子里,米罗逐渐悟出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并走向了成功。米罗活了90岁,他在画坛上是个巨人。此例证明:在承认艺术的规律性与偶然性的同时还应看到充满着人的主体意识介入的能动性,因为掌握技术与推动创造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三、实施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人文情感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人的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文化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教学先要进入一个共同的情境和语言系统,共同的情境才能产生共同的语言。假如把美术教学看成是一种流通产品的话,那么,它能使所有的学生(即消费者)都有着选择的权利,享受的愉快——这是对美术教育本体价值实现的最大褒奖,是对人类文明和生活世界现实的最大馈赠。
2.活动激趣,体验人文情感
新的美术课程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它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游戏的方式,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在教学中,我们适当地模糊学科界线,以跨学科、多种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营造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其在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中体验美术文化的人文情趣。例如:在上《希腊、罗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仿雕塑作品《掷铁饼者》《拉奥孔》,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古希腊的人体艺术,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发展。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活动中真正、深入地体验到美术人文文化的情趣。
3.自主学习,发展人文素养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同学之间的合作性。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从而陶冶自我的审美情操,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如在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课本第二册第一课《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综合本组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然后推荐一位学生有重点地进行介绍。课堂上各个小组的学生积极主动、互相帮助、热情高涨……使学生对自身的思想、品德、情感、毅力、意志、个性等人文素养得到了全面、丰富的发展。
四、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在普通美术教育中,作为以一种“知识和技术”的“硬件”面貌来直接显示的课程形式,除了体现对人的手功能、视知觉的一种训练,更重要的是隐性地感受、体验、确证一种人文精神,和谐人“全面发展”的节奏,启发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丰子恺1982年对艺术教育发出的大声疾呼:“……我祈愿于全体教育界诸君,请大家先来分担了‘艺术教育’的责任,使艺术教育平均普遍地融入于教育的全部中……”“……美的要求,包拥着全体的教育问题,这是与伦理的要求与论理的要求同样地从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上派生的。”模糊广义的美术教育和狭义的美术教育边界,软化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界——在信息发达、风格纵横的时代里,我们倾听的话语里集合着更多的人文关怀。
我们还可以并积极利用家乡的人文资源,通过调查、访问、讨论、摄影、绘画等各种形式逐步在综合探究式美术教育课程中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参观西山林园、游览天目湖时,发现有些游客在古树上任意刻画,在景区内乱扔纸屑等。他们将这一幕幕破坏环境的情景,化作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绘画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艺术语言的表述,更是心灵深处强烈的环保意识、热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思想情感的倾诉。这就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他们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并具有文明感、历史感和责任感,也就是我们美术教育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顾平.学校美术教育方法.4版,2007-05.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