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模式探究

2011-12-29杨春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文言文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具有时效性、变异性等特点。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在“讲”字上下工夫,教师讲,学生记。先逐字、逐词解释,疏通句意,后概括段意、主题思想,讲解写作技巧。怎样改变传统教学“少”“慢”“差”“费”的做法呢?
  一、“读”字当先,背诵名篇
  初中学生缺少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并且缺乏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就要“读”字当先。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
  1.学生默读。学生自读时,有生字障碍,鼓励查看课文注释,翻阅工具书,批注生字字音,粗知文章大意,整体感知文字特色,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提问、交流。默读的要求是“准确”。
  2.教师范读。教师范读可以帮学生正音、正字,同时利用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柳宗元《捕蛇者说》的“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一句,“腊”不读“là”而应读“xī”。司马迁《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ī”。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老师的范读,且能使学生掌握住音节停顿,读得朗朗上口。
  3.学生齐读。在学生整体的带动作用下,读通课文,读出节奏。学生读古文,习惯拖调子,或是一字一顿,教学时教师要逐步纠正。理清句子的层次,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可以先用个别句子示例,使学生知道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
  4.自由朗读。全体学生锻炼朗读技能,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教师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的问题给以纠正。此时朗读的要求是准确、流利,为进一步背诵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背诵名篇。指导学生背诵,贵在点拨方法,如:化整为零,分段背诵;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反复背诵,突破难点,以及理解记忆法、尝试记忆法等,来提高学生背诵的实效。指导学生背诵,教学形式宜灵活多样,对于较易理解的文章如《马说》《卖炭翁》《陋室铭》以及古诗词等可以先熟读背诵再讲解分析。对较难理解的如《口技》《出师表》等文章可以先熟读,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结构形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再背诵。此时教学的要求是正确、熟练。
  二、领会方法,疏通文义
  1.试译课文,疏通字词。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学生试译时,教师应明示遵循的原则,即“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弄清语序,辨析词义;前后联系,理清难句;固有名词,不必翻译”。教师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目标,对于文言文程度好的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地斟酌词语,努力向“雅”的高度攀登。对于一些难句,可由学生互译,教师予以点拨,启发学生主动求解,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
  2.笔译课文,理解内容。学生朗读时明白课文大意,但下笔又感到不顺手,一些难词,难句的障碍横亘在面前。只好看注释、查资料、动脑筋、问老师。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了。有利于培养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解惑的学习习惯。
  3.交流互助,领悟准确性。学生分段分层交流翻译的内容,别的学生评价、校正,最后教师给予点拨,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出现的疏漏的地方,要让其掌握规律性。
  三、鉴赏感悟,体会意境
  课本所选的文言文,从立意、写法、语言风格上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它的美无处不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将学生的思维导入更深更远的境界。
  1.学生对文章充分理解后,再次进行精读,认真咀嚼,品出文章的“真味”,获取更丰富的形象美感。可以帮助学生吸收、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如《答谢中书书》是文,可引导学生精读感悟:
  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2.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研习一些重点段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品评语言的情感、意蕴和韵味。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沉含蓄,精美传神。
  3.将自己的感悟写成读后感,并在课堂上交流。如《木兰诗》描述的传奇式女性英雄花木兰,展现了一个既机智勇敢又勤劳善良的女性形象。改写《木兰诗》,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写作时注意下列几点: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有些情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可以依据原作想象发挥,写得更详细具体一些;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四、横向比较,积累应用
  1.教学中要注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掌握实词用法。如《捕蛇者说》中,有两句句子出现到“赋”,“岁赋其二”“更若役,复若赋”。这两个“赋”的词性意义各不相同,前者是动词,征收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赋税的意思。再联系复习旧知,《岳阳楼记》中也出现一个“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句中的“赋”和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一种文体,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笔记,便于复习。在教学中,只要碰到此类情况,绝对不能放过。
  2.文言文虚词更是教学难点,这就需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等;其次作助词用,即可作结构助词“的”,有的时候无实在意义,可不译;三是作动词用,这种情况不大多见。如“又离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这样就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
  3.加强课外阅读,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
  总之,文言文的教学要摸透文言的特点,明确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关系,把握文言翻译的钥匙,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进行读、译、议、思、用等实践活动,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更轻松,学生才会学得更加愉快!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