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课堂提问要设得巧

2011-12-29王志良

新课程·上旬 2011年16期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播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可能会堵塞学生的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课堂提问,特别是精巧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精神集中和感情振奋。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汲取知识营养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什么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个人浅见。
  一、提问要切中要害,启迪思维
  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一位教师抓住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鲜明准确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不用“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停止了思想”?这个问题学生是感兴趣的。于是,他抓住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是无产阶级伟大的思想家,他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他给人留下了无可估价的最珍贵的思想财富。
  可见,联系实际的启迪性提问,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心灵的门户,把那些好奇心强、坐立不安的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我们的教课上来,使他们走向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道路,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
  二、提问要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
  有时,由于我们对教材钻研不够,对提问的目的不明确,课堂提问往往带有随意性,一堂课不断提问,学生不断回答,以为这就是启发性教学。殊不知这恰恰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心情高度紧张,极易疲劳,结果是“启”而不“发”,把课文内容搞的支离破碎,主要内容不能突出。因此,我们要围绕教学目的,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问。
  三、提问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特别对于那些含义深邃、表达曲折、结构复杂的课文,要引导学生理出头绪,激起他们心理上的疑难,并在质疑、问难、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寻求答案。
  以《包身工》为例,在分析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进行主题归纳的时候,一位教师开始不提“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而是先提本文三次写到“芦柴棒”已临近死亡的边缘。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出这样写概括了整个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接着再问,“芦柴棒”为什么会过着“猪一般的生活?为什么会“泥土一般地被践踏”?由此揭示出包身工制度吃人的本质。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归纳文章的主题就不难了。
  四、提问要深浅有度
  提问简单肤浅,教师顺口提问,学生应声而答,轰轰烈烈,课堂气氛不谓不活跃,但其结果是教师欣欣然,学生则空手而归。比如讲授《望天门山》一文,老师向学生提问:李白是什么时代的,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纯属多余,因为小学到中学,学生已无数次地接触过李白的诗,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回答出这一问题。提问不能简单肤浅,但也不能深奥怪癖。有的老师是因为不了解学生程度,有的则是卖弄学问,故作高深,正如孔乙己教孩子们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一样,只能使学生莫名其妙,如坠烟雾之中,何谈传授知识、培养技能?
  总之,精巧的提问,关键在于揣摩学生的思想心理,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用心,相机诱导,随时应变。
  (作者单位 山东省枣庄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