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心理的社会适应
2011-12-29高彩云赵冬梅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1年11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受到很大冲击。同时,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生源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独生子女居多,又形成了中国大学生独有的文化心理特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合理构建大学生文化心理,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各高校和教育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文化心理 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
我国大学生文化心理的特点
大学生文化心理是指在当代社会主流文化环境影响和制约下,大学生对一定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适应、文化意识和文化行为方式。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时期。
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的转型期,各种文化共存又产生激烈碰撞,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群体,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有着独特的文化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摆脱肤浅的、表面的对外界文化的认识,自我文化心理意识不断完善;对外界文化开始独立思考,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的不断形成;辩证的、实用的、创造性的思维逐步形成,大学生文化心理不断优化和发展;对文化的归属感日益强烈,形成文化心理的自我统一。
影响大学生文化心理的因素分析
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总是始终伴随着人的知识、情感、需求等因素,当社会文化以及个人的需求发生改变时,人的文化心理也会发生改变。①大学生文化心理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主要是内部层面和外部层面的影响。所谓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生活的外部环境文化,即国际文化、国内文化、校园文化以及家庭文化;内部因素主要是大学生内部的心理机制,即文化适应、自我核心价值和认知方式。内部和外部的因素相互作用又遵循各自秩序,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文化。
外部因素。国际文化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国外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伴随着外国的影视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大众文化的涌人而进入我国,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近几年哈韩、哈日族这些新名词不断涌现;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日益胜过传统节日;国外影视作品较国内影视作品更受大学生喜爱。
笔者对河北省某高校的1026名在校大学生和699名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就“你喜欢哪个地区的影视作品?”这个问题,日韩影视以53%的比例占到了大学生的多数,欧美影视以74.25%占到了研究生的多数,而国内影视本科生只有2.92%,研究生只有3%。
东西方文化在中国这块热土上互相激荡和融合,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利益关系以及利益结构等类属社会存在层面上的东西快速调整,人们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社会秩序也在随之改变,学生文化理想不成熟、认知水平尚有限,因此大学生的文化心理必然受到影响。同时,校园文化也是影响大学生文化心理的重要外部因素。除此之外,家庭对大学生文化心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内部因素。个体内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文化心理的合理建构,内部因素主要有文化适应、自我核心价值、认知方式三方面:
文化适应。由于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