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管理中思政工作的创新思维

2011-12-29张慧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1年11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管理中总结出丰富的经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做好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党的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保障。新时期更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创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管理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 现代社会管理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历史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90年不平凡的历程中,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服务并管理社会,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党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这些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验与方法,必将成为今后现代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宝贵思想资源和重要法宝。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伴随着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毛泽东同志独创性地提出“思想上建设党”的观点,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整地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并将其列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生命线”论断是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概括。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就是靠着这条生命线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靠着它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同时也是靠着这条生命线实现了党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当前社会管理中应继承我党长期以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历史经验,坚持把它放在党的全部工作系统中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实现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和创新的巨大功能。
  做好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党的社会性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当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仍要坚持群众路线的法宝,认真分析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和新表现形式,通过解决人民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达到引导人民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良好社会管理和服务效果。
  党的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直接代表着党的执政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党的干部在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首先自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既要对群众讲道理更要为群众办实事,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今后,同样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党的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党员与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以改变其简单或者粗暴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使他们坚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也是社会管理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对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而且任何阶级、社会和个人的存在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即“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个人生存与现代社会管理的协调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以人的政治思想为研究和工作对象,而且要涉及到人的生理、心理、情感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活动。在现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中,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总是共同存在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通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来解决人民群众越来越复杂的思想政治问题和化解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即,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想方设法通过对现代社会中各类社会现象的本质透析来教育、影响人,引导人在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观念行为不断反省,以实现其错误思想与落后思想向正确、先进方面的转化;引导社会成员正常有序地开展各项活动,并以此来推动现代社会整体向前协调发展,实现全社会的有效管理和满意服务。可见,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种社会管理方式,还是一种社会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现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巩固。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和现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巩固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社会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能通过团结和凝聚社会成员力量、帮助现代社会形成一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包含现阶段社会共同理想的主流意识形态,又能帮助国家和现代社会起到持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强烈渗透性作用。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全方位、有效地服务于现代社会管理的目的,以利于执政党的领导并强化现代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现代社会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创新。现阶段,由于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发展状况制约,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创新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如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理论滞后、一些社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僵化等。因此,今后仍要继续改进和开展更加细致有效的现代社会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个社会成员增强整体意识,自觉接受社会统一管理;增强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使每个现代社会成员主动进行自我控制,协调好社会各种人际关系。这样,不仅可以继续借助社会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趋势,使人们认识到现代社会管理的好处,而且随着人们参与社会管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能持续推进中国现代社会管理模式的不断建立和创新。
  坚持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管理模式的主要着力点
  坚持并不断改进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增强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对于中国而言,社会和谐本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然而,近几年来各地却突发了一些大规模的社会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或多或少会与当地政府工作没有做好,发生了侵犯群众利益的问题有关,从而导致群众安全感指数降低。而且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处置或处置不当,最终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因此,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今后,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和抵御社会风险能力。干部要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命令群众式的不良工作思维模式,以人为本、悉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及时排解群众的不良情绪,把爆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消灭在萌芽状态,始终坚持把推进人的现代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坚持并改善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历史经验继承和工作创新间的关系,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追踪现代社会管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加大党对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并不断提高其社会综合效益,以增强全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研究,全面应对现代社会管理挑战。为防范现代社会管理的巨大风险,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创新发展自身的理论,使之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的现代化学科体系,拥有精确的与时俱进的知识内容体系,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同时要有系统的新的研究方法,以便对成熟的理论内容进行创新转化。如在培养和巩固社会成员坚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理论内容时,就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大众化研究,想方设法使这部分内容在加快科学化的同时更加通俗易懂,使其转化成群众能够接受并乐意接近、且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有效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用的内容。在高风险的现代社会管理和服务中,人们面临的思想、心理和文化困境等,实质就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实践中不断创新。
  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在我国现实中,通过意识形态的整合来促进社会稳定是借助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实现的:一方面,在今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要继续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组织要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用与时俱进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
  总之,为了打造良好的现代社会管理秩序,只有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把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符合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思维方法、实践观念、审美情趣、理想信仰等,传授给全体社会成员。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同时,在社会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各级领导组织应努力去说服那些强势群体自觉出让部分利益,以帮助其它社会阶层致富;并帮助那些弱势人群纠正心理偏差,树立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从而使所有受教育者正确地认识自然,把握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最终创建形成中国特色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管理模式。(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