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2011-12-29马杨旭于波

体育教学 2011年2期

  近日,宁波市惠贞书院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体育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惠贞书院的美籍教师与体育组、英语组教师共同以“橄榄球的传接球技术教学”为教学内容,分别以中国和美国的体育教学模式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现场两国风格迥异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给参加观摩的教师带来新鲜、新奇的感受,教学领悟颇多,获益匪浅。
  
  一、活动背景
  
  宁波市惠贞书院为拓展学生英语知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每年都有香港范氏集团推荐美籍教师来校从事外语教学工作。今年来自美国的Scott.Mascarenhas(斯科特,莱恩)和Matthew.James(马修,詹姆斯)英文口语教师,曾是大学生橄榄球运动员,接受过专业的橄榄球训练。大学毕业后也都曾在美国学校担任中学段体育教师和橄榄球教练,具备较高的橄榄球水平和体育课教学能力。
  他们在课余时间非常喜欢打橄榄球,每天下午完成教学任务后就喜欢拿着橄榄球在运动场上进行运动。椭圆形橄榄球以及新奇的打法、高强度的对抗吸引了许多学生加入到此项被称为美国第一运动的活动中,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橄榄球热。为满足学生橄榄球的运动愿望,惠贞书院体育组与两名外籍教师共同开设了橄榄球兴趣小组,每星期两次教学活动,由外籍教师担任教练,体育组教师协助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在掌握基本橄榄球技能的基础上,为促进中外体育课堂教学的学习和交流,惠贞书院体育组与外籍教师共同设计了一次橄榄球的体育同课异构的课堂教研交流活动。
  
  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设计
  
  1.选择相同的教学内容
  在与美籍教师充分讨论沟通和学生掌握的基本情况基础上,我们共同设定了新授课《橄榄球的传接球技术教学》为基本教学内容。
  2.授课教师的安排
  两名美籍教师和惠贞书院优秀年青教师于波,各上一节教学内容相同的高二男生橄榄球教学课。
  3.教案的撰写
  美籍教师按照美国的教学模式用英文撰写一节体育课教案(后翻译成中文)。惠贞书院体育组以体育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设计一堂中国式的常规课。要求双方教案设计不互相参考,尽量体现本国的教学特色。
  4.同课异构课堂教学
  第一节由体育组的优秀年青教师于波根据所学的橄榄球技术上一堂中国式的橄榄球课。第二节由美籍教师以美国的体育课教学方式上一堂美式橄榄球课。
  5.教学交流
  完成两节课教学后,上课教师、参加观摩的体育教师一起进行课堂教学交流研讨(邀请英语教师担任翻译),共同评议两节课的异同,促进两国体育课堂教学的互相交流和学习。
  
  三、两堂课过程描述
  
  1.中式课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队列队形、集中注意力游戏
  准备部分:游戏:冲过封锁线(抓尾巴)
  基本部分:教学步骤:(1)橄榄球传球手型练习;(2)橄榄球近距离传接练习;(3)橄榄球远距离传接练习;(4)橄榄球接球练习,(5)移动中橄榄球传接练习;(6)橄榄球简单攻防练习。
  
  结束部分:放松练习。
  
  2.美式课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1)介绍橄榄球的传接的基本手型;
  (2)学生原地传接橄榄球练习,
  (3)用标志物设定路线分组进行跑动中接橄榄球练习(外教传)。
  教学方法;45度角接球、三步接球、五步接球、七步接球、慢跑接球、快速跑接球、变向跑接球等多种教学手段。
  (4)有防守情况下跑动中接橄榄球。
  (5)分组进行橄榄球攻防练习。
  
  四、中美橄榄球课堂教学对比
  
  1.教学理念差异
  比较两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们能明显看出两国体育教学的不同理念。美籍教师教学注重学生的运动体验,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来掌握动作技能。一节课下来感觉很随意,但实用性很强,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基本部分练习,好比中国的体育训练课。中式体育课是比较传统的模式,层次分明,讲究课堂有效性及课堂纪律性,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缺一不可。教师教学步骤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分层递进,注重学生技术细节的掌握。
  2.教学目标相异
  美式课教师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技能要求高,学习难度也大,让好的更好,属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身体素质较差的则要自己去领悟或自己想办法去提高,教师关注度少,更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中式课教师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注重的是统筹兼顾,素质好的要抓,素质差的也要抓,强调因材施教,不仅要求好的要拔尖,还特别关注掌握水平差的同学,单独指导纠正,力求同步提高,更注重技能教学的普及性。
  3.教学重点差别
  美式课堂教学重点在橄榄球的接球上,通过他们不停的传球和学生不同路线跑动的接球,学习掌握接球技术动作要领,他们要求接得住、接得稳。对传球动作教学则相对简单,练习也是一笔带过。我们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传球技术动作上,通过徒手、持球、不同距离传球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橄榄球传球的用力顺序,投掷、接球手法等较精确的掌握技术要领,对接球技术练习相对简单。
  4.教学模式不同
  美式课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练,动作讲解讲完后主要就是练,练习过程中更注重让学生自己调整,发现不足并改正。善于调整动作,发现问题的学生提高很快,而那些动作接受慢的学生则学习困难较大。教师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体育技能的实用性。中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教与学相结合,强调“均衡”发展,较关注身体素质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讲究教学的步骤和运动技能的细节掌握。
  5.教学环节不同
  美式课教学环节设计简单,先示范动作讲解要领后就围绕传接进行大量的练习,练习后进行攻防实战体验,教学手段多样,光练习接球就有直角接球、45度角接球、三步接球、五步接球、七步接球、慢跑接球、快速跑接球、变向跑接球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样新颖,整个教学环节设计简洁,注重实效。中式课则按体育教学的基本教学环节顺序,从准备活动一热身游戏一徒手练习——持球练习——集体纠错——练习提高——实战体验,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设计较程序化,注重动作技能学习的递进。
  6.教学效果对比
  不同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效果的差异。美式课学生练习多,运动量大,学生兴趣足,掌握技能实用性强,在最后的攻防练习中成功率高。中式课学生组织纪律性强,动作技能掌握较扎实,几乎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基本的传球动作手法,相互配合默契,运动量设定合理,技能教学效果明显。
  
  五、小结
  
  通过与美籍教师面对面的体育课堂教学对比,让我们能清晰地比较出中美体育教学的异同,能够领略美国体育教学以生为本,以运动体验强化技能教学的教学模式,两堂课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启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洋为中用”、融会贯通来解决当前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条有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