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1-12-29毕宏丹赵培禹李尚滨
体育教学 2011年2期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而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师生互动较多的运动认知和技能学习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主,尤其适合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本文是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下进行的实践研究,它为体育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以及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传统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教学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究问题来调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认知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学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合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并不是对所有学科、知识都适用,“任务驱动”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是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以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法,尤其适合体育教学,因为体育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学好科学健身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涉及人体运动认知,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终身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在以上理念指导下,我们设计了四步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羽毛球课的特点,采用目标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比赛法、多球循环练习法等多元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行为目标来引导学生从动作简单掌握到熟练掌握。
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理念,适时调整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作用。教师由传授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既发挥教师课堂讲解示范的作用,又发挥引导探究的功能。学生是运动技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跟随教师学习,与教师面对面互动,又能在合作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互动,从而获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任务为体现,以教学媒体为载体。以羽毛球课教学为例,具体教学设计概括如下:
1.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创设模拟比赛情景,根据比赛实际情况和需要提出任务:如羽毛球第2次课,教师与学生进行模拟比赛,在比赛中提出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具体包括A.知识目标:领会正手发球、正手击球动作要领、练习方法;B.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习小组合作和自主练习的方法,掌握技术动作要领;C.情感、态度目标:(1)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体会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自主学练的意识。如羽毛球第2次课教学任务一:巩固握拍法及熟悉球性,并明确任务目标。任务目标一:能用拍击球,用拍拾球(初学者);任务目标二:能用拍拾球、接空中球(进阶者)。教学任务二:巩固正手发球及练习,任务目标:领会正手发球完整动作方法,尽量打远(初学者);任务目标:领会正手发球完整动作和用力手法,打得既高又远(进阶者)。
2.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在上述情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去练习技术动作,并提供解决该技、战术问题的关键词,让学生思考羽毛球技术动作要领并提出解决动作问题的方法。如,教师:分析正手发球用力手法,提出正手发球动作要领;分析发球练习方法,提出小组合作多球练习法。学生:认真领会并明确任务及目标,领会正手发球用力手法,在教师引导下共同找出正手发球动作要领。
3.展开探索,完成任务,由合作学习组长分配各成员学习任务,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自主合作学习,掌握所学技术动作,课堂上由小组专家负责本组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1)定制学习任务的能力(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为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而设定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菜单);(2)获取知识与资源的能力(学生间通过课前互动、课堂互动以及课堂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获取所需的知识和学练方法,尤其是技术动作要领和学练方法)。组织形式如下:(1)领会正手发球用力手法,在关键词引导下小组合作提出正手发球动作要领;(2)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挥拍模仿练习;(3)探索发球练习的方法,小组合作多球练习;(4)自学自练。
4.展示交流,评价任务,在每个任务和每节课的结束部分,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本组内展示其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指定学生在全体学生中展示其任务完成情况;由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总结发言,并进行最终总结评价。
参考文献:
[1]马池珠,任剑锋,现代教育技术前沿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