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课中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要达到的四个条件
2011-12-29
体育教学 2011年2期
李文江
锻炼学生身体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功能,今天我们讨论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就是要使这一功能达到最大化。实现最大化要达到四个条件,一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做什么;二要知道在体育课中不应该做什么;三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怎样做;四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做得好不好。只有这四个条件都达到了,才能真正实现在体育课中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标。
一、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做什么
完成一项工作,只有知道了在过程中做什么,工作才具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在体育课中完成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任务也是如此,所以必须要知道体育课应该做什么。那么在体育课中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应该做什么呢?就是要知道围绕锻炼学生身体应该有哪些必要的活动。教师要遵守与实践体育课的性质,要明确具体身体锻炼的目标,要坚守身体练习的形式,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身体练习,要在学生练习中施加合理的运动负荷,保证适宜的练习密度,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生理机能变化规律、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运动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体能、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知道具体的活动目标,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练习次数,学习要求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然而在现实中教师与学生是都明确地知道了体育课应该做什么了吗?看看常态课发人深省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学生在体育课上有玩游戏的,有聊天的,有踢足球的,有跳绳的,有当观众的,教师双臂交叉而抱,在旁而立,“好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
片段二:一边有学生在拿着英语书背单词,一边有十几个学生在一个篮筐下玩一个篮球,一边有几个学生在操场上促膝谈心,另一边有的学生在自由追跑,教师同样双臂交叉而抱,在旁而立,“好一个悠闲自在的课堂”。
片段三:学生学习快速跑,40多个学生四路纵队,站在四条跑道上,距离20—30米,一组跑到终点,下一组在教师统一的口令指挥下在跑出,1人练习9人等待,整堂课下来,学生跑了100多米。再听听教师那喋喋不休的讲解,总是怕学生不会跑,结果是教师越讲学生越不会跑,浪费了有效的学习时间,“好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
这样的体育课有谁知道师生都在做什么。再大胆地试想一下,这样的体育课对学生身体锻炼价值何在?如果说有价值,那就是一句空话。
体育课学习应该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有效锻炼学生身体是一方面目标,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又是一方面目标,身心和谐发展是完整的目标。尽管体育课程发展目标是多元化的趋势,但是体育课程核心、本质的目标还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那么在体育课学习目标制定时,一定要将身体锻炼的目标明确具体。比如:学习排球上手传球(第三次课)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比较协调地完成上手传球动作,自传60次,两人合作对传各60次,逐步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有这样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引领,教师与学生将都会知道在练习中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而如果将目标确定为“基本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那么在这样不具体的目标统领下,学生的学习必定是学到哪里就到哪里,愿意练几次就练几次,没有学习的条件,学生身体锻炼的效果必然不会理想。
二、要知道在体育课中不应该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是需要坚持的,不应该做什么是需要回避的。只有将应该做的坚持做到底,将不应该做的逐步去回避,才能扩大应该做什么的价值功能。体育课是身心和谐发展的练习课,体现新理念也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而一切偏离身体练习的活动都是教师与学生不应该做的。例如:像教学赶时髦,追求花架子,这样损失的是学生身心锻炼;像教师总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无休止地越位,讲多练少,影响的是学生身心锻炼;像缺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无组织的放羊课,牺牲的是学生身心锻炼;像缺失学生主体体现的表演课,丢失的是学生有效的身体锻炼,像缺失目标可行性与操作性的课,浪费的是学生身体锻炼;像教学内容低龄化、游戏化和过于竞技化的行为,伤害的是学生身体锻炼;像缺失锻炼价值过于快乐的娱乐课,亵渎的是学生身体锻炼;像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课,摧残的是学生身体锻炼;像没有课的主题体现的杂乱课,挥霍的是学生身体锻炼;像缺少有效三维目标整合的课,淡化的是学生身体锻炼。诸如以上体育课中的行为都是教师不应该做的。
三、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怎样做
在体育课中应该怎样做是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表现。知道了应该怎样做,距离达到有效锻炼学生身体的目标也就不远了,因为行为的结果就是目标,是增加有效性的关键所在。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把体育课上出体育味
体育课的味道在哪里,在学科性质中,在身体练习手段上,在思维与肢体联动的活动中。体育课要有体育味,温文尔雅,羞羞答答,闲庭信步不是体育味。只有勇敢拼搏,你战胜我,我战胜你,你超越我,我超越你,战胜自我,挑战极限,通过身体反反复复的活动,付出体能,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才具有体育味。具体到体育课中那将是运动技术泛化的不断练习,动作技能分化的千锤百炼,进而达到运动技能的自动化。
其次,要把体育的味道上足
体育课拥有自己的元素,把内含各元素的价值都体现出来就是上足。教师对教材灵活的解读,运用运动的形式与手段诱发学生学练的欲望,吸引学生不知疲倦地参与活动,释放身体全部储存的能量,沿着运动技能形成的路径,遵循着运动活动的规律,获得运动超量恢复,收获到运动带给身心愉悦的过程就是把体育味上足的过程。
再者,要把体育的味道充分释放
美味的大餐吃过了使人忘不掉的是美好回味,好的体育课上过了使学生有再想上的欲望。这是学生对体育课的接受,接受是一种认可,体育味十足的体育课,就是美味大餐,学生愿意品尝各种身体活动的菜肴,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就是体育,是体育内在精神的魅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有所得。让学生嗅着释放的体育味道,积极地投身到各种身体活动中,我想一定会达到身体锻炼的功效。
第四,重重复复才是真
运动技能的形成没有捷径,锻炼身体不能投机取巧,只有在重复的练习中才能实现。重复练习是体育教学的常用方法,重复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是修正、完善的过程,是技能掌握、体能增强的过程。在重复练习中,变换练习的条件,以已有的体能为基础,合理有效地消耗体能,逐步掌握技术,进而达到对身体的有效锻炼。这就是过程,就是体育课中身体练习为什么时刻不能放松的原因。
第五,保证足够的活动时间和合理的练习密度与强度
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身体活动时间少,体育课时间是固定的,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教材为载体,以时间为单位,充分利用时间开展有效的身体活动,是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方法。有人说体育课锻炼学生身体只是愿望,增强学生体质功在课外。以课堂为空间,以时间为单位,在相对的单位时间内,提高练习的效率,配以合理的练习密度,施加科学的练习强度,对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是相对的必然。所以说体育课组织一定要严谨,活动开展要高效,这样身体练习才有保证。
第六,简化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是教师对课堂有效的调控,它是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是提高练习效率的关键。有经验的教师与无经验的教师,新老师与老教师表现在体育课堂上,明显的区别就是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学组织用时越少,学生练习时间就会越多,简单才能省时,合理才能生效。简化教学组织就是在合理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成功地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因此需要精炼组织语言,简化教学形式,提高活动效率。这样才能为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四、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做得好不好
做得好不好既是做的过程,也是做的结果,因为过程决定结果。知道了体育课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这都是过程,结果是不是原生态下的过程结果呢?现实并非如此,sV2s7PtZn9+5i9aHoZteYe8E3E4PyQMdp5YlBfJtOVw=因为预设与生成之间存在变数,有距离,体育课的动态复杂性,就又决定了对课堂的实施要经常地反思过程与结果,反思体育课对学生身体锻炼是否有效。
一 要反思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广度反映参与的面,深度彰显参与的度,只有学生大面积参与,深刻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没有参与广度的身体锻炼是个别化的锻炼,是缺乏素质教育思想的锻炼,是没有说服力的锻炼。没有参与深度的锻炼是形式化的锻炼,是没有效果的锻炼,是不能助升锻炼情感的锻炼。
二 要反思学生活动是不是积极主动
主动性是主体性的表现结果,没有了主动性,主体性也将不存在,缺失学习主动性的体育课是被动学习的体育课,被动学习的体育课锻炼学生身体的效果不会理想;
三 要反思课的活动容量是不是恰当
体育课由不同的身体活动组成,活动形式、活动次数的多少都决定着对学生身体锻炼的效果。容量过大,容量过小都没有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只有容量合理,才能对学生的身体锻炼有效。
四 要反思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是不是合理
密度和运动负荷,是体育课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密度体现练习的时间比重,运动负荷体现练习的量和强度。尽管针对不同的教材有相对性,但是如果教材允许,资源够用,那么就要合理达成。因为时间是身体锻炼的基础保障,运动负荷是科学锻炼的基础,所以只有有效地利用课中的时间和合理地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
锻炼学生身体是永恒的话题,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体育课程经验的继承,也是新的探索与思考。课程永远在发展变化,学生也永远在发展变化。但是体育课对学生的影响,永远是有效地锻炼身体,调节心理,促进身心和谐发
锻炼学生身体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功能,今天我们讨论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就是要使这一功能达到最大化。实现最大化要达到四个条件,一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做什么;二要知道在体育课中不应该做什么;三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怎样做;四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做得好不好。只有这四个条件都达到了,才能真正实现在体育课中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标。
一、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做什么
完成一项工作,只有知道了在过程中做什么,工作才具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在体育课中完成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任务也是如此,所以必须要知道体育课应该做什么。那么在体育课中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应该做什么呢?就是要知道围绕锻炼学生身体应该有哪些必要的活动。教师要遵守与实践体育课的性质,要明确具体身体锻炼的目标,要坚守身体练习的形式,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身体练习,要在学生练习中施加合理的运动负荷,保证适宜的练习密度,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生理机能变化规律、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运动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体能、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知道具体的活动目标,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练习次数,学习要求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然而在现实中教师与学生是都明确地知道了体育课应该做什么了吗?看看常态课发人深省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学生在体育课上有玩游戏的,有聊天的,有踢足球的,有跳绳的,有当观众的,教师双臂交叉而抱,在旁而立,“好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
片段二:一边有学生在拿着英语书背单词,一边有十几个学生在一个篮筐下玩一个篮球,一边有几个学生在操场上促膝谈心,另一边有的学生在自由追跑,教师同样双臂交叉而抱,在旁而立,“好一个悠闲自在的课堂”。
片段三:学生学习快速跑,40多个学生四路纵队,站在四条跑道上,距离20—30米,一组跑到终点,下一组在教师统一的口令指挥下在跑出,1人练习9人等待,整堂课下来,学生跑了100多米。再听听教师那喋喋不休的讲解,总是怕学生不会跑,结果是教师越讲学生越不会跑,浪费了有效的学习时间,“好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
这样的体育课有谁知道师生都在做什么。再大胆地试想一下,这样的体育课对学生身体锻炼价值何在?如果说有价值,那就是一句空话。
体育课学习应该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有效锻炼学生身体是一方面目标,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又是一方面目标,身心和谐发展是完整的目标。尽管体育课程发展目标是多元化的趋势,但是体育课程核心、本质的目标还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那么在体育课学习目标制定时,一定要将身体锻炼的目标明确具体。比如:学习排球上手传球(第三次课)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比较协调地完成上手传球动作,自传60次,两人合作对传各60次,逐步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判断能力”。有这样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引领,教师与学生将都会知道在练习中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而如果将目标确定为“基本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质量”。那么在这样不具体的目标统领下,学生的学习必定是学到哪里就到哪里,愿意练几次就练几次,没有学习的条件,学生身体锻炼的效果必然不会理想。
二、要知道在体育课中不应该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是需要坚持的,不应该做什么是需要回避的。只有将应该做的坚持做到底,将不应该做的逐步去回避,才能扩大应该做什么的价值功能。体育课是身心和谐发展的练习课,体现新理念也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而一切偏离身体练习的活动都是教师与学生不应该做的。例如:像教学赶时髦,追求花架子,这样损失的是学生身心锻炼;像教师总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无休止地越位,讲多练少,影响的是学生身心锻炼;像缺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无组织的放羊课,牺牲的是学生身心锻炼;像缺失学生主体体现的表演课,丢失的是学生有效的身体锻炼,像缺失目标可行性与操作性的课,浪费的是学生身体锻炼;像教学内容低龄化、游戏化和过于竞技化的行为,伤害的是学生身体锻炼;像缺失锻炼价值过于快乐的娱乐课,亵渎的是学生身体锻炼;像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课,摧残的是学生身体锻炼;像没有课的主题体现的杂乱课,挥霍的是学生身体锻炼;像缺少有效三维目标整合的课,淡化的是学生身体锻炼。诸如以上体育课中的行为都是教师不应该做的。
三、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怎样做
在体育课中应该怎样做是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表现。知道了应该怎样做,距离达到有效锻炼学生身体的目标也就不远了,因为行为的结果就是目标,是增加有效性的关键所在。那么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把体育课上出体育味
体育课的味道在哪里,在学科性质中,在身体练习手段上,在思维与肢体联动的活动中。体育课要有体育味,温文尔雅,羞羞答答,闲庭信步不是体育味。只有勇敢拼搏,你战胜我,我战胜你,你超越我,我超越你,战胜自我,挑战极限,通过身体反反复复的活动,付出体能,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才具有体育味。具体到体育课中那将是运动技术泛化的不断练习,动作技能分化的千锤百炼,进而达到运动技能的自动化。
其次,要把体育的味道上足
体育课拥有自己的元素,把内含各元素的价值都体现出来就是上足。教师对教材灵活的解读,运用运动的形式与手段诱发学生学练的欲望,吸引学生不知疲倦地参与活动,释放身体全部储存的能量,沿着运动技能形成的路径,遵循着运动活动的规律,获得运动超量恢复,收获到运动带给身心愉悦的过程就是把体育味上足的过程。
再者,要把体育的味道充分释放
美味的大餐吃过了使人忘不掉的是美好回味,好的体育课上过了使学生有再想上的欲望。这是学生对体育课的接受,接受是一种认可,体育味十足的体育课,就是美味大餐,学生愿意品尝各种身体活动的菜肴,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就是体育,是体育内在精神的魅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有所得。让学生嗅着释放的体育味道,积极地投身到各种身体活动中,我想一定会达到身体锻炼的功效。
第四,重重复复才是真
运动技能的形成没有捷径,锻炼身体不能投机取巧,只有在重复的练习中才能实现。重复练习是体育教学的常用方法,重复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是修正、完善的过程,是技能掌握、体能增强的过程。在重复练习中,变换练习的条件,以已有的体能为基础,合理有效地消耗体能,逐步掌握技术,进而达到对身体的有效锻炼。这就是过程,就是体育课中身体练习为什么时刻不能放松的原因。
第五,保证足够的活动时间和合理的练习密度与强度
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身体活动时间少,体育课时间是固定的,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教材为载体,以时间为单位,充分利用时间开展有效的身体活动,是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方法。有人说体育课锻炼学生身体只是愿望,增强学生体质功在课外。以课堂为空间,以时间为单位,在相对的单位时间内,提高练习的效率,配以合理的练习密度,施加科学的练习强度,对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是相对的必然。所以说体育课组织一定要严谨,活动开展要高效,这样身体练习才有保证。
第六,简化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是教师对课堂有效的调控,它是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是提高练习效率的关键。有经验的教师与无经验的教师,新老师与老教师表现在体育课堂上,明显的区别就是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学组织用时越少,学生练习时间就会越多,简单才能省时,合理才能生效。简化教学组织就是在合理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成功地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因此需要精炼组织语言,简化教学形式,提高活动效率。这样才能为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四、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做得好不好
做得好不好既是做的过程,也是做的结果,因为过程决定结果。知道了体育课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这都是过程,结果是不是原生态下的过程结果呢?现实并非如此,sV2s7PtZn9+5i9aHoZteYe8E3E4PyQMdp5YlBfJtOVw=因为预设与生成之间存在变数,有距离,体育课的动态复杂性,就又决定了对课堂的实施要经常地反思过程与结果,反思体育课对学生身体锻炼是否有效。
一 要反思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广度反映参与的面,深度彰显参与的度,只有学生大面积参与,深刻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没有参与广度的身体锻炼是个别化的锻炼,是缺乏素质教育思想的锻炼,是没有说服力的锻炼。没有参与深度的锻炼是形式化的锻炼,是没有效果的锻炼,是不能助升锻炼情感的锻炼。
二 要反思学生活动是不是积极主动
主动性是主体性的表现结果,没有了主动性,主体性也将不存在,缺失学习主动性的体育课是被动学习的体育课,被动学习的体育课锻炼学生身体的效果不会理想;
三 要反思课的活动容量是不是恰当
体育课由不同的身体活动组成,活动形式、活动次数的多少都决定着对学生身体锻炼的效果。容量过大,容量过小都没有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只有容量合理,才能对学生的身体锻炼有效。
四 要反思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是不是合理
密度和运动负荷,是体育课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密度体现练习的时间比重,运动负荷体现练习的量和强度。尽管针对不同的教材有相对性,但是如果教材允许,资源够用,那么就要合理达成。因为时间是身体锻炼的基础保障,运动负荷是科学锻炼的基础,所以只有有效地利用课中的时间和合理地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
锻炼学生身体是永恒的话题,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体育课程经验的继承,也是新的探索与思考。课程永远在发展变化,学生也永远在发展变化。但是体育课对学生的影响,永远是有效地锻炼身体,调节心理,促进身心和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