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内涵练出本领
2011-12-29袁志欢
体育教学 2011年2期
2010年12月8~9日,在南京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的篮球和羽毛球场地上,江苏省第五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水平三的选手们用激情和智慧,让上课的高年级学生享受了一堂堂精彩的体育课,演绎出一个个江苏体育教学能手的别样风采。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选手的教材是以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为蓝本,选择授课内容是以田径类、球类、体操类为主,新兴项目和传统项目为辅,具体内容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手教材的选择均以常见的、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主要内容则侧重于学练相关的运动技术,器材的选用也是从有实效的角度出发,不再盲目追求过分的新颖而缺乏实用价值的器材。由此,可以看出本次比赛水平三的课一定是非常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练与掌握,这也充分地体现了近几年新课程背景下的江苏小学体育教学非常重视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并狠抓运动技能的学练这一主线,同时也注意对传统体育资源与新型项目资源的配套开发和运用。
二、水平三实践课的主要特点分析
1.重视技术,提升“内涵”
在小足球正脚背运球教学中,细化动作技术的同时能有机渗透相关的知识规则,比如红黄牌,帽子戏法等等;在武术教学中,学练组合动作后教师能够大胆地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对练”中去;在肩肘倒立教学中,通过分解、完整、合作学练后,要求学生完成动作后能定时3秒,不仅加大了练习的难度,也保持了技巧教学的特色。这些课从整体上讲,都是非常注重运动技术的教学,有机渗透着相关运动项目的知识、规则、战术等等,旨在促进技能形成教学的同时提升运动技术与运动项目的内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运动兴趣也由此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教学效果比往届有了明显的提高。
2.关注体能,追求“实效”
在肩肘倒立的一节课中,教师选择的“传球接力游戏”简单而实用,侧重于促进肩肘倒立技术动作发展的身体素质的学练;在快速跑教学中,运用“跑垒”游戏,不但灵活地运用了已学的技能,而且使身体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在小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中,运用“螃蟹运弹”的游戏,进一步强化了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这些课从整体上分析,都非常关注学生的体能,追求着身体练习的实效性,摒弃了公开课中常常出现的那些花样百出、好看而不中用的表演式教学内容。
3.关系和谐,充分“主导”
在无锡陈大宁的足球课上,陈老师用幽默的语言和多变的韵律活动很快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令人称道!在随后的小足球正脚背运球教学中,教师利用足球运动员进球后精彩激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练激情,引导学生尽情地享受体育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令人感叹!徐州高雷老师的“我是大胖,你是小胖,我们一起来努力”,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教师的亲和力,令人叫绝!而一个“快乐蹲”的游戏,却让学生们很快掌握了高姿与低姿运球的技巧,不得不令人击掌叫绝!……在场上演绎出的一幅幅和谐师生关系的动人场景,“亲其师,信其道”保证了授课教师充分地发挥了主导作用,为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了必备条件。、
4.教法多样,学法有效
选手们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选择与运用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游戏竞赛法、启发诱导法等教学方法,使得运动技术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我们看到:在快速跑教学中,学生2人一组,前者在前面跑,后者运用跳绳拉住前者不让其跑快,整个过程中,后者要适量给力拉住绳,前者则要全身用力奔跑的同时体验和理解脚用力蹬地、手臂要用力摆臂的动作方法;在肩肘倒立的教学中,诱导和指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有效的帮助与保护……从整体上看去,大多数课都是在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合作学习、合作运用技能的有效方法,使得运动技术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实效。教师特别注意给处于小组学习的学生恰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果。在上升一个层次上讲,教师非常重视运用学习方式的目的性与实效性,而不再是运用一些虚假的合作与探究。
5.注重兴趣,步骤清晰
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注重将运动技能的学练与运动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表现在能有效地将体育游戏糅合到体育教学中,是本组选手们的一大特点。他们运用石头剪子布,让学生去做武术基本功{运用找朋友,“红黄蓝绿蹲”等游戏,让学生养成抬头运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控制球能力;运用“帽子戏法”“夹球开火车”等游戏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放松,凸显出小学体育教学儿童化的典型特征。据不完全统计,90%课的教学步骤明确而集中、有趣而实用、清晰而流畅,准备活动与主体部分内容的有效衔接,结束部分都对主体部分内容进行了升华。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1.值得注意的问题
有的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仍然过于空泛,不明确、不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有的课对运动技术的教学难度把握得不够准确;有的课教学气氛显得有些过于沉闷,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有的课的运动负荷似乎并没有做出科学的预设,练习密度显然不高,运动负荷量对于高年级学生明显偏小。
2.我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建议省教研室体育学科应该发动全省的体育教师,进一步开展对教学目标设置的研究,明示表述的关键词;继续研究小学教材教法体系,对运动技术的教学难度梯次做出必要的划分;请本组的教学能手介绍他们与学生巧妙进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法;制定江苏省小学各年段的各类教材教学的最低负荷量标准,为有效发展学生的体能提供依据。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体育教师明确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发挥体育人特有的教育智慧,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我们就一定能教出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让学生练出身体锻炼与心理调节的本领,为祖国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做出体育课程应有的贡